单项选择题曹某1996年8月,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1998年8月释放。2003年6月,因酒后开车,轧死一路人,对此案应如何认识?

A.曹某虽构成犯罪,但因为是酒后开车,可以从轻处罚
B.曹某的行为已构成累犯,应从重处罚
C.曹某未构成累犯,因前后两罪并非均为故意犯罪
D.曹某构成累犯,因后罪在前罪执行完毕5年内所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王某系车主李某雇佣的中巴司机,一日满载乘客从A县至B县途中将横穿马路的孙某撞翻在地。李某为逃避责任,乘客为赶路,纷纷要求王某速速离开现场。王某也因内心惧怕而将车开走。孙某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死亡。王某、李某、乘客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A.王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李某和乘客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B.王某、李某、乘客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王某、李某、乘客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犯
D.王某、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乘客不构成犯罪

3.单项选择题甲赌博成性,先后欠下乙赌债2万元,并向丙借下高利贷1万元,乙和丙多次催要未果,遂劫持了甲的妻子,并向甲宣称,如果甲再不还钱的话就会强奸甲妻。后乙趁丙出门买饭时强奸了甲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构成绑架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B.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C.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共犯
D.乙、丙构成敲诈勒索罪、强奸罪

5.单项选择题教唆者与被教唆者之间具有下列哪些情况构成共同犯罪?

A.某甲没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故意,但因言行不慎而起到了教唆某乙实施犯罪的作用
B.某乙未实施某甲所教唆的犯罪,却实施了其他的犯罪
C.某乙实施了某甲所教唆的犯罪而未遂
D.被教唆者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6.单项选择题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8.单项选择题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调查地形,乙负责望风,丙负责入室行窃。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A.犯罪集团
B.必要的共同犯罪
C.简单的共同犯罪
D.复杂的共同犯罪

9.单项选择题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处罚

A.从轻
B.减轻
C.免除
D.从轻或减轻

10.单项选择题收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职工罗某偷盗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1600元的铜块交与赵某,二人的行为是

A.罗某构成盗窃罪,赵某构成销赃罪
B.赵、罗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C.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D.赵构成盗窃罪,罗构成贪污罪

最新试题

陈某患精神病多年,虽经多方医治,病情并无好转,发作时精神狂乱,并伴有暴力行为。1999年4月21日,陈某在其居住的家属院中突然发病,用铁锹将一正在玩耍的儿童当场拍死。对陈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日,张某将路人打晕,欲取走其财物,这时,熟人王某正好经过,于是,张某让王某帮忙将晕倒的路人所携带的财物取走,王某同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已满18周岁的甲出钱叫未满16周岁的乙替他把5千克海洛因从境外非法带到境内。甲的行为()

题型:多项选择题

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下列选项中,对甲、乙的定性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辆货车翻倒在路边,赵某看到后,就和钱某商量,"我们一起去把车上的货物拿走吧",钱某便与赵某将车上东西拿走,然后各自回家,后经估价赵某和钱某拿走的物品价值8000多元。赵某和钱某:()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题型:单项选择题

我国《刑法》分则根据犯罪所侵犯的何种客体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是:()

题型:多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处罚原则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张某、王某二人共同负责监控设备,因为二人在工作中闲聊,没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发生。下列选项中,对张某、王某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

题型: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