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患者赵某,男,52岁,工人。因喉癌住某院耳鼻喉科,择期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进行放疗过程中(20个月左右),渐感颈部疼痛,时有双上肢麻木感,伴低热.CT检查,确诊为咽后壁脓肿,并已破溃至颈4-6椎间盘间隙,于是急需转骨科手术。但是,病人在耳鼻喉科住院过程中已用完交纳的医药费,并已欠费近2万元,此时单位表示近5年内支付所欠药费已有困难,更无力再交骨科的医药费用。为此,骨科表示、既无力支付费用就不能接受病人转科。请对此案例进行伦理分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最新试题

一位心理医生计划在给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录像,一方面是为了积累科研资料,另一方面是为了教学使用。但是,如果让患者知道此事势必将影响其心理状态而不利于治疗,也不利于科研的准确性和教学录像的质量。试问:这位心理医生是否应该让患者知道录相的真相?

题型:问答题

患者张某,女,27岁。怀孕26周,因车祸受伤送入某医院急诊。虽经医生积极抢救,病人不久发生脑死亡。因此,患者依靠医疗设备维持心跳和呼吸,并通过管子将营养输入体内,然而胎心尚属正常。当医生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后,家属要求放弃对患者及腹中胎儿的抢救。此时,医务人员应如何决策。

题型:问答题

某自负盈亏的集体工厂职工张xx,男,34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需要肾移植,但住院押金要交6万元。该厂累积亏损100万元,每月工厂支付职工70%的工资,难以支付6万元的押金,而且病人家庭的生活也比较困难。因此,让不让病人做肾移植厂长很为难。对此,医务人员应如何决策。

题型:问答题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最突出的问题是供体来源。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一建议:鉴于目前我国计划生育中有大月份引产的胎儿,与其让他(她)自然死亡,不如留做器官移植(特别是肾移植)的供体;有的学者指出此举不人道,应持慎重态度。于是,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那么,你的看法如何?

题型:问答题

患者张某,男,18岁。因突然发烧到某医院就诊。医生检查体温39℃,咽红,化验白血球1.8*10的四次方/mm3,其中中性50%,医生按感冒处理。因患者3天未退烧再来就诊,化验发现白血球中有极少数未成熟细胞,于是医生嘱患者3天后再做化验,患者家长询问医生,医生未回答。在家长的要求、追问下,医生才说:“不说吧你们老问,还埋怨医生态度不好;说了怕你们又接受不了,我们考虑是白血病。”听后,患者和家长惊恐不安,精神状况不好。请问:医生该不该回答家属的询问,上述的回答有没有问题,为什么?

题型:问答题

患者王某,男,65岁,干部。因头痛、恶心、呕吐,伴右侧肢体活动失灵3小时,送某医院急诊。患者头颅CT:未见出血及梗塞病灶。临床诊断脑梗塞。接诊医师决定应用该科拟定的科研治疗方案,用某某药物进行溶栓治疗。给药10余小时,病情无明显好转,并且前臂出现散在小出血点,夜班医师未予处理。次日晨、医生发现患者神智淡漠,疑有颅内出血,欲做CT确诊:,但家属不接受此项检查。于是,给予对症治疗,下午2点后病人逐渐昏迷,此时家属才同意行CT检查。医生随即令家属推病人至CT室,因病情较严重而家属请医生陪同,医生以急诊病人多为由未予同往。在投照CT过程中,病人呼吸、心跳停止,马上请医生抢救未成功。CT报告:颅内大片出血病灶.请就此案例对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

题型:问答题

患者张xx,女,35岁;其夫王xx,35岁。夫妇之间感情甚好,无子女。患者因尿毒症3年,依靠肾透析维持生命,其夫表示愿意捐出一侧肾给妻子。经化验其夫组织配型适合,身体状况也符合供体条件,但妻子不忍心丈夫这样做,表示拒绝。此时,你认为如何抉择。

题型:问答题

患者燕某,男,75岁,退休干部。因3个月大便不规律、腹胀,某县医院确诊为结肠癌收住院准备手术。术前讨论时,主管医师A认为病人年龄大,手术有一定难度,为此院方决定请某上级医院主任医师B协助手术。手术进行顺利,但在关腹时主管医师A发现有一段小肠颜色稍暗,考虑是否有肠缺血之可能,并同主任医师B商量是否部分小肠切除,主任医师B认为没有问题随让关腹。术后,次日病人开始发烧,体温38-40℃,持续6天。同时,伴右下腹痛,白细胞高达20乘10的9次方/1以上,经用多种广谱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降。主管医师A考虑是否有肠坏死存在,但终因对医师B的信任而否定了自己的疑虑。术后第8天,腹部平片显示腹腔内有一大的液平面,此时才决定开腹探查,术中证实第一次手术中所见颜色稍暗的小肠发生坏死、穿孔,从而导致腹腔内大量黄绿色液体滞留和严重的腹腔感染。虽经彻底冲洗,腹腔感染始终不能控制,患者渐出现心.肾、呼吸功能衰竭,20余日呼吸机不能撤离,血压需靠高浓度升压药维持。在此情况下,医生向家属交待病情,并征得家属同意而撤掉了呼吸机及停用升压药,5小时后病人死亡。请对医生及家属的行为进行伦理分析。

题型:问答题

一幼儿患脑炎,住院后病情恶化,呼吸困难,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存。医生向家长交代了治愈无望,即使经治疗能够存活也将成为痴呆或智力低下,家长反复考虑决定放弃治疗,撤掉呼吸机,停止支持疗法,并签了字。停止治疗后,患儿呈抽气样呼吸,一下子死不了,患儿家长看着心理十分难受,要求护士注射针剂让患儿快点死去。医护人员认为这样做是变相杀人,有悻医德,不敢下手,眼巴巴地看患儿痛苦地死去。试对这种情况做伦理分析。

题型:问答题

患者李某,男,62岁,医生。因胃窦癌术后复发住院。患者3个月前因胃窦癌住院手术,术中发现有淋巴转移,故行根治手术,手术顺利,术后进行一个疗程的化疗而出院。现又因腹部肿块第二次住院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癌瘤广泛转移,癌块与腹主动脉粘连而无法切除而关腹,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不久,患者出现血便、血尿,而且少食、呕吐,疼痛难忍。患者要求主管医生给予安乐死,而儿女认为父亲一生挽救了不知多少病人,故要求主管医生不借一切代价地进行抢救。对此,主管医生应如何决策。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