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患者,男,65岁,称颈部遭木棒击伤后,一直颈部痛,头晕,服止痛片止痛,于伤后41天小便过程中,突然出现截瘫。医院检查:神志清、正确问答,伸舌居中,颈软,C4、C5棘突压痛(+),四肢不能活动,呈软瘫,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诊断为颈椎骨折所致脊髓损伤高位截瘫。CT示C5椎体右侧上关节突及右横突骨折,椎体向左移位。拟行颈椎前入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植骨术。颈椎前入路气道管理的要点包括()

A.气管插管时最小程度移动寰椎关节
B.对严重颈椎受损的患者使用直接喉镜插管时,保持颈椎的稳定
C.必要时可用纤支镜
D.应用喉罩也是一种选择
E.必要时清醒插管
F.若需使用肌松药首选琥珀胆碱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多项选择题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针对该类患者的麻醉处理正确的是()提示:该患者麻醉前1小时肌注哌替啶50mg、异丙嗪25mg。使用氯化琥珀胆碱于气管插管及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并实行控制呼吸。

A.麻醉前常规给予小剂量阿托品
B.氯化琥珀胆碱应绝对禁止使用
C.应足量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D.术毕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肌力恢复不满意时,可静脉注射新斯的明
E.吸入麻醉剂有箭毒样作用,可能增强术后病人的呼吸麻痹
F.氯胺酮无肌松作用,止痛效果好,麻醉诱导时选用氯胺酮可使麻醉诱导期循环功能更加平稳

4.多项选择题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有关纵隔肿瘤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胸腺瘤、畸胎瘤和神经源性肿瘤为纵隔肿瘤前三位
B.100%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C.大多数为良性,但可恶性变
D.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肿瘤,明确其部位与表面情况
E.纵隔肿瘤主要行手术切除治疗
F.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

5.多项选择题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关于该患者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提示:麻醉结束后20分钟患者出现微弱的自主呼吸,给予新斯的明0.25mg进行拮抗,随之吞咽反射、呛咳反射也呈活跃,四肢活动满意。但在以后90分钟内潮气量始终仅有50ml左右,不得不改为鼻插管送病房进行机械呼吸,148小时后撤离呼吸机。

A.由于使用琥珀胆碱,术毕使用肌力恢复不满意时,不可以静脉注射新斯的明
B.自主呼吸微弱可能存在肌松药的残余作用或新斯的明拮抗不足
C.术前哌替啶与异丙嗪的应用可能导致术后呼吸抑制延长
D.术前即有延髓性麻痹及呼吸肌麻痹的患者,甚至可能出现外周肌群肌力完全恢复却仍不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正常的自主呼吸
E.对延迟拔管患者强调维持术前抗胆碱酯酶药与激素的治疗
F.应给予阿托品

6.多项选择题女,18岁,诉胸骨后疼痛,气促,平卧刺激性咳嗽明显,坐位稍好转,MRI示"右上纵隔7cm×9cm肿块",拟行"纵隔肿瘤切除术"。入院后进一步检查表明患者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拟行"胸腺瘤切除术",下列有关重症肌无力的麻醉前处理哪些正确()

A.麻醉前应重点检查有无延髓支配肌群受累
B.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C.术前借助肌肉松弛监测仪测试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有助于了解肌无力的程度,为合理选用肌肉松弛药提供依据
D.术前镇静剂的使用应以能镇静但又不抑制呼吸为原则,保持病人情绪稳定
E.多数病人不需做肺功能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