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有首关消除作用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直肠给药
C.喷雾给药
D.静脉给药
E.口服给药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细菌和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称()

A.时间依赖性
B.抗菌后效应
C.停药反应
D.浓度依赖性
E.副作用

2.单项选择题LD50是指<()

A.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B.能使群体中有50个个体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C.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个体死亡的剂量
D.能使群体中有一半以上个体死亡的剂量
E.以上说法均不对

3.单项选择题药物的ED50值越小,则其()

A.毒性越大
B.作用越强
C.安全性越大
D.治疗指数越高
E.以上均不是

4.单项选择题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法是()

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
B.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
C.一个半衰期口服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44倍的剂量
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

5.单项选择题生物利用度是指()

A.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B.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C.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D.给药24小时内的AUC与MIC比值
E.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6.单项选择题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吸收速度
C.消除速度
D.作用强弱
E.起效快慢

7.单项选择题关于药效动力学的参数,描述不正确的是()

A.MIC是指在体外培养18~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致病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B.MBC是指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使细菌数量减少99.9%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C.AUC可以估计进入体循环的药量
D.Cmax是指给药后达到的血浆药物浓度的峰值,表明药物的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
E.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8.单项选择题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主要病原菌是()

A.弗劳地枸橼酸菌、铜绿假单胞菌
B.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
C.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
D.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
E.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9.单项选择题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是()

A.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
B.产生DNA螺旋酶
C.孔蛋白缺如
D.具有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E.产生β-内酰胺酶

10.单项选择题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是()

A.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B.细菌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
C.主动排外
D.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
E.DNA螺旋酶的改变

最新试题

患者男性,35岁,建筑工人,1个月前被工地铁钉扎伤大脚趾,现出现张口困难,其病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34岁,自幼有哮喘病,并有家族史,咽痛、发热2日,去医院就诊,医师给予注射青霉素80万U。由于病情未见好转,第二天再次注射青霉素,注射后3分钟,患者喉痉挛,全身发绀,呼吸困难,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后,患者30分钟内几乎康复,此患者对青霉素的反应不属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老年男性,农民,62岁,不规则发热、咳嗽、咳痰、咯血2个月,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发病前1周曾清理自家谷仓,胸部CT见一圆形结节,经皮肺穿刺病灶内找到大量角状、有隔膜的分枝菌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60岁,昏迷1天入院。实验室检查:尿糖(+++),尿酮(+),血钠155mmol/L,血钾4.5mmol/L,血氯106mmol/L,BUN12mmol/L,CR160mmol/L,ALT301U/L,血糖34mmol/L,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常用血液净化技术中CVVH指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40岁,8个月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个月来发热,体温38.5℃。化验Hb8.2g/L,尿RBC5~6个/HP,血培养结果未回报。治疗应首选哪种药物()

题型:单项选择题

符合应激性溃疡表现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男性,50岁,劳累时胸痛、气短3年,发作性胸痛2个月,每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硝酸甘油多采用舌下含服的原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患者女性,36岁,出现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盗汗,来院就诊,查结核菌素实验:强阳性,痰找结核杆菌:阳性,该患者使用异烟肼治疗,该药物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消化道出血病因最常见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