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符合上述思想的实践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成立三支海军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魏源和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6.单项选择题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A.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B.石达开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C.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D.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7.单项选择题《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

A.鸦片战争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后人夸大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C.鸦片战争没有唤起中国人的觉醒
D.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进行孤军奋战

8.单项选择题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10.单项选择题抗战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民政府将成陵西迁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体现了国民党的民族平等政策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最新试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①市数量不断增加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题型:单项选择题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关于这首古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题型:单项选择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题型:单项选择题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面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英吉利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其撰拟者应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中国)“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2)据材料二,孙中山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有哪两次?归纳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共同点。(3)据材料三,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特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是怎样继承孙中山这一遗志的?其结果如何?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