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中共“八大”确定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

A.完成社会主义的改造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领导文化大革命
D.镇压反革命

2.单项选择题

根据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中国1952~1956年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A.1952年全民所有制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以上
B.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占据相当比例.意味着改造尚未成功
C.对农业的改造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1952-1956年所有制结构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3.单项选择题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事件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实现
D.渡江战役胜利

6.单项选择题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10.单项选择题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C.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D.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最新试题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西城市,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而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在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如盐铁官营)。以下作为上述材料的研究主题合适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比图2与图1,可以获得的中国古代的城市商业活动发生变化的信息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有学者说:“尽管各家的措施有的看似残暴,有的看似温和,他们都可以为了自己苦苦追寻的理想而殉道。孔子追求了一辈子仍不被采用;吴起、商鞅先后殉道;墨子为了天下的普通百姓而奔走呼号等。”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历史学家戴逸在《论乾隆》一文中曾把清帝比喻为体育竞跑场上的第四名选手,当他们接过前一名选手的接力棒时,“同时也接过了这种文明所能发挥的竞跑能力”。戴逸此言论是想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上(明太祖)日:“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仅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

题型:单项选择题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题型:单项选择题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社会态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变化的国内外因素。

题型:问答题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中国)“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2)据材料二,孙中山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有哪两次?归纳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共同点。(3)据材料三,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特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是怎样继承孙中山这一遗志的?其结果如何?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