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混凝土规范》7.2.4条原文如下:7.2.4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公式(7.2.1-3)的要求。当由构造要求或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大于受弯承载力要求的配筋面积时,按本规范公式(7.2.1-2)或公式(7.2.2-3)计算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z,可仅计入受弯承载力条件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应如何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9.单项选择题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配置抗冲切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其冲切破坏前有明显预兆,呈延性破坏
B.受弯构件进行疲劳验算时,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
C.对于进行疲劳强度验算的受弯构件,其主拉应力由箍筋或弯起钢筋承受,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
D.在吊车梁疲劳强度验算中,荷载应取用标准值,当吊车为重级工作制时,对吊车的竖向荷载应考虑动力系数1.1

10.单项选择题关于在抗震设防区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只能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区
B.框架梁宜采用后张有黏结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混合配置方式
C.从结构使用性能看,预应力强度比值小一些好
D.为了提高抗震性能,预应力强度比值大一些好

最新试题

《混凝土规范》的10.9.1条,"锚筋层数影响系数αr"的取值与锚筋层数有关,但是,层数如何理解?比如,图2-1-6中,锚筋层数应该算是多少呢?

题型:问答题

若ρte=0.08,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轴向拉力Nk=192.96kN,则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最接近于()。

题型:单项选择题

《混凝土规范》的10.2.12条规定,"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Psv(psv=Asv/(bs))不应小于0.28fr/fyv",总感觉这里的符号有点混乱:因为,Asv是抗剪箍筋的面积,Astl是抗扭箍筋的单肢面积,配筋率公式似乎应写成,该Psv不应小于0.28fr/fyv问题是,公式第一二项还要满足配筋率不应小于0.24fr/fsv吗?

题型:问答题

假定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680kN,柱的初始偏心距ei=314mm,偏心距增大系数η=1.18。试问如按对称配筋进行设计,则受压区纵筋的计算面积As′最接近于()mm2。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于《混凝土规范》的表3.3.2,有两个疑问:(1)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用公式f≤flim验算挠度时,是公式左边减去起拱值,还是右边7(2)表下注4指出:"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如何理解?

题型:问答题

关于《荷载规范》,有下面的问题:(1)楼面活荷载为什么要折减?(2)该规范4.1.2条第1款应如何理解?其原文如下:1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2)第1(2)~7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4)第9~12项应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题型:问答题

对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最小配筋率验算是采用,还是?

题型:问答题

《混凝土规范》7.3.4条第2款规定:当计算中计入纵向普通受压钢筋时,受压区的高度应满足本规范公式(7.2.1-4)的条件;当不满足此条件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7.2.5条的规定进行计算,此时,应将本规范公式(7.2.5)中的M以Ne’s代替,此处,e’s为轴向压力作用点至受压区纵向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在计算中应计入偏心距增大系数,初始偏心距应按公式(7.3.4-4)确定。我对此的疑问是,如何保证此时受拉区钢筋的应力能达到fy?不满足公式(7.2.1-4)时,只说明这时的压力N非常的小,这时候受拉区钢筋的应力σzs很可能达不到^,如果在7.2.5把σs按fy取,结果应该是偏不安全的。

题型:问答题

假定柱子的净高Hn=5m,柱底截面内力设计值为M=100kN·m,N=450kN,V=30kN,则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点的距离e最接近于()mm。

题型:单项选择题

《混凝土规范》10.8节规定了牛腿的计算,有以下问题:(1)在计算纵向受力钢筋的总截面面积时,规范规定"当口<0.3h0时,取α=0.3h0",那么,a<0时如何处理?是取α=0.3h0吗?(2)规范规定,"承受竖向力所需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牛腿有效截面计算不应小于0.2%及0.45fr/fy、也不宜大于0.6%……",如何理解?是利用bho计算最小配筋率吗?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