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亚的营销动作,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昵称瓶在每瓶可口可乐瓶子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这些昵称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咔,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小萝莉等等。这种昵称瓶迎合了中国的网络文化,使广大网民喜闻乐见,于是几乎所有喜欢可口可乐的人都开始去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可乐。
仅仅是在瓶子上印上独特的昵称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营销效果的。可口可乐昵称瓶的成功显示了网络广告与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的成功。构建独特的网络广告、创意海报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网友在线下参与购买属于自己昵称的可乐,然后再到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一连贯过程使得品牌实现了立体式传播。
可口可乐根据用户特征修改了原有包装。让它更贴近用户喜好。可口可乐瓶身上的昵称,基本都是来自网络的热门词汇,社会化媒体在昵称的搜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社会化媒体的存在,单靠传统媒体无法收集到如此全面大量的昵称。而此次网络营销的主要对象——社交网络用户,他们平时也早就习惯了通过社交平台了解热点时事,并以转发、评论等形式参与其中。可口可乐把昵称瓶和时下发生的热点、时事很好的结合起来,借由这些热点本身就已经具有的新闻传播价值,把昵称瓶在社交网络中推广出去。比如,在神舟十号飞船升天之前,可口可乐就已经做好了一张海报,这张海报在飞船升天后发布到微博,短短几分钟内就获得了上百次的转发。之后,可口可乐又借周杰伦的新电影公映、NBA 总冠军决赛、宁财神新剧、父亲节、进击的巨人、喜剧之王周星驰生日、李小龙诞辰这些被网友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巧妙地让每一款昵称瓶都“参与”其中,在第一时间抓住网友眼球,成功借助热点抢镜。超过一百张的海报,让昵称瓶成为新浪微博夏季里一道红白相间的风景线。
从营销节奏来看,可口可乐首先针对意见领袖进行产品投放,符合传统广告的特点。如娱乐明星黄晓明收到了来自可口可乐的“大咖”昵称瓶,结合明星效应,利用明星,社会名人在社会化网络上的活跃度,制造信息高点。通过分布式的信息投放,引起公众兴趣。此时的信息压力是最强大的,传播效果也是最好的。再后来,更换了全新包装的昵称瓶产品大量投放市场。在大量的产品投放过程中,使用了定制的形式制造稀缺信息,引发公众对于产品的渴望,并引发二次讨论。最终促进了整个产品的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