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汉高祖、汉武帝和亚当·斯密对工商业的措施分别属于司马迁所列举的哪一种?司马迁的观点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亚当·斯密的主张在当时适应了什么阶级的需要?
2.问答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
3.问答题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盐铁之利为国家所垄断。在盐业方面,由政府招募煮盐工从事生产,在各地设立盐官进行管理,当时在28个郡国设立35处盐官。在铁业方面,一是强制刑徒到产铁区开采铁矿,铸造铁器;二是征发丁男定期参加开采铸铁工作。在产铁区设立铁官进行管理,当时在40个郡国设立48处铁官。
177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由此,亚当·斯密主张在经济领域要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对待商业)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据材料,分析汉高祖为什么最初任由商人发展,后来却又歧视商人、征收重税?
4.单项选择题某中学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力量

最新试题

材料三中清初为什么要继续实行“飘洋私船照旧严禁”的政策?结合史实说明清朝的此项政策的变化。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二概述古代统治者的救灾措施,(不得摘抄原文)并指出“荒政”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题型:问答题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羔。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的政策性因素。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华人下南洋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下列古代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明清小说的繁荣②“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③宋朝风俗画的出现④汉赋和乐府诗的发展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五代时期灾害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指出我国古代灾害发生的原因。

题型:问答题

除材料一涉及内容外,明清时期还实行什么对外政策?同时期的西方实行了什么对外经济政策?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题型:问答题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