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明太祖即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因此要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二:(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
————《中外历史知识述要》

材料二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6.单项选择题明清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A.保护本国商品市场
B.防止西方殖民侵扰
C.维护、巩固自然经济
D.外商来华贸易不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7.单项选择题明清时期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市场狭窄
B.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成手工业发展缓慢
D.影响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8.单项选择题下列对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
B.是在官府控制之下的贸易
C.通过朝贡和赏赐来完成交易
D.影响之一是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9.单项选择题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0.单项选择题“……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国家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材料所反映的经济政策到明清时期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

A.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C.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最新试题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代表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嘎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下列史实支持马嘎尔尼论点的是()①强化皇权,反对变革②重农抑商,闭关锁国③经世致用,舍本逐末④经商逐利,风气大盛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材料二分析1867年~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题型:问答题

材料三中清初为什么要继续实行“飘洋私船照旧严禁”的政策?结合史实说明清朝的此项政策的变化。

题型:问答题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题型:单项选择题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一本万利的交易”?其思想和经济根源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题型:问答题

下列古代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明清小说的繁荣②“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③宋朝风俗画的出现④汉赋和乐府诗的发展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材料三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