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都必须注重从不同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视角一:从古代历史的记述看古代文明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指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历史角度二: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看近代文明
《联邦宪法》……(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历史角度三: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看当代文明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上述材料体现出当代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待当代文明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都必须注重从不同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视角一:从古代历史的记述看古代文明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指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历史角度二: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看近代文明
《联邦宪法》……(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历史角度三: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看当代文明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结合史实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结合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及美国政治体制对中国的影响,谈谈你对近代文明特征的认识。
2.问答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都必须注重从不同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视角一:从古代历史的记述看古代文明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指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历史角度二: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看近代文明
《联邦宪法》……(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历史角度三: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看当代文明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宪法》是如何构建“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
3.问答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有责任感的地球公民,都必须注重从不同视角审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视角一:从古代历史的记述看古代文明
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指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历史角度二:从近代民主思想及其实践看近代文明
《联邦宪法》……(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历史角度三:从当今世界的发展模式看当代文明
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据《当今世界主要发展模式基本走向与比较研究》

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
8.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材料三中的“回避”与材料一的“回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
9.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与西方古代和近现代官员轮换制有何不同。
10.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规定了“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不能交互为官。”即在选任官吏时,凡婚姻之家和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既继承汉代的做法又有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也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现代民主政治》
材料二:
美国每四年政府换届时,都有3000~5000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易职,这些一般是随政务官进出的官员。易职的方式如1970年的《政府间人员法》所规定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人员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为期一年或一年以上。在1976年,约有1500名联邦官员被派到全国各地,担任州及地方政府的职务。州和地方政府也派同等数量的人员到联邦政府工作。——《民主政治与回避制度并不矛盾》
材料三:
英国1918年《国民参政法》要求拥有被选举权的条件是“6个月以上”的居住期限,到1928年降低到3个月。美国也要求参议员、众议员及州长等官员必须在选举时是其选出州的居民。这就不仅要求全力的合法性缘自本土,更要求地方首脑出自本土,因此,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在地方治理中摒弃了政务官的地区任职回避。为何“土官任职”在西方社会地方治理中被推崇?有哪些社会条件使“土官任职”发挥其功效而不违背民主政治的精神?——《政治科学》(2009年第7期)

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轮换回避制度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做法有何重要影响?

最新试题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题型: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借鉴外国经验和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创造性地处理了哪些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题型:问答题

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在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的话的正确性()①秦兵马俑的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元曲的出现④明长城的兴修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

题型:问答题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法制改革的背景。

题型:问答题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重要历史影响。

题型:问答题

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借鉴的教训?

题型:问答题

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题型:问答题

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题型:问答题

结合史实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结合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及美国政治体制对中国的影响,谈谈你对近代文明特征的认识。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