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
——《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单项选择题明清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从根本上决定于()

A.中国在海外贸易中处于劣势
B.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C.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D.海外敌对势力对封建政权的威胁

5.问答题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租)其肆(商铺)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6.问答题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租)其肆(商铺)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7.问答题

材料一: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租)其肆(商铺)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新试题

依据“讨论问题一”的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从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题型:问答题

材料一中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如何评价这种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材料三中康乾盛世由一度繁盛到突然倒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下列古代文化现象,与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密切相关的是()①明清小说的繁荣②“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③宋朝风俗画的出现④汉赋和乐府诗的发展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五代时期灾害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指出我国古代灾害发生的原因。

题型:问答题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题型:单项选择题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题型:问答题

根据材料二分析1867年~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