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近代中国人慨叹:“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2.单项选择题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战争的那些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5.单项选择题《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D.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8.单项选择题《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主要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司法主权被践踏
B.英国人处理民事纠纷习惯息事宁人
C.中国的行政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D.英商华民在华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最新试题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驻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世纪80—90年代中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签订的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那座城市与以下的叙述最吻合()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题型:单项选择题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题型:单项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又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这两者的共同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型:单项选择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题型:单项选择题

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