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在不久前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上,中粮集团连续第十九年入围,也是唯一上榜的粮油食品企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对于中粮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央企业而言,意义非同寻常。这十年,不仅是中粮跨越发展的十年,同时也是深刻转型的十年。面对世界经济的风云变幻,面对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中粮集团在自觉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的同时,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创新商业模式,逐步由单一的粮食贸易企业,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有分析指出,中粮集团已然成为全国同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中粮人矢志不渝,尽显“忠良”!
“中粮,忠良,就是要‘忠于国计,良于民生’。”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粮食,是国计,也是民生。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肩负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稳定市场供给和价格的责任、为群众提供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责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责任不能变。”
宁高宁还说:“担当责任,需要有大格局、大气魄,更需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粮食流通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粮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由单一的外贸企业逐步转型为贸易加工并举的实体型企业。
在此基础上,中粮积极推进“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战略,以粮油食品为主体,不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扩展产业发展空间。2010年,中粮进一步提出,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也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全产业链。一言以蔽之,就是“从田间到餐桌”。
全产业链,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实现了“无缝对接”,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了农民收入。目前,中粮的业务涵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种植、养殖领域,包括稻米、小麦、大豆、菜籽、玉米、葡萄、番茄、糖料、大麦、肉食、乳业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近3600万亩,直接惠及全国2%的农户;在营销渠道上,分布着4000多家大型经销商和全部的大型商超连锁客户,近4万家中小型经销商和超过350万家终端售点遍布全国。其中,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米、小包装面粉及制品等国内主要粮油品种的销售网络,已实现了全国952个大中城市全覆盖,县乡市场覆盖率超过80%。在中国,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享用过中粮的营养健康产品。
2.近年来,中粮集团又在积极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探路,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的空间。
中粮在广西北海合浦县投资建设生物质能源项目,年产燃料乙醇20万吨。这个项目所用的原料,就是当地广泛种植的木薯。目前,这个项目带动木薯种植80万亩,4年累计带动农民增收近8亿元。
“让广大农民成为中粮的战略合作者。”宁高宁说,“通过和农民的产业链接,形成中粮产业链,在做大做强国有资产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三农’,致富农民。”
给定资料提到“中粮集团已然成为全国同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导者’”,请分析指出其领先地位如何体现。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50字。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1.银行卡从未离身,存款却不翼而飞。这不是魔术,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事件屡见不鲜。POS机以及自动取款机,都有可能是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储户使用的银行卡几乎都是磁条银行卡,其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磁条和密码,磁条记录的是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备银行掌握,密码则只有持卡人掌握。只要掌握了持卡人的基本信息和密码,就能轻而易举将卡中的钱取出来。
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将复制装置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或POS机上,获取持卡人的相关信息。今年3月31日,广东江门抓获一名跨境盗刷银行卡团伙的犯罪嫌疑人,缴获了一批作案工具和克隆卡。
银行卡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类似的新闻屡见报端,被盗刷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十几万,有的甚至高达数百万,让人对口袋中的银行卡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银行卡相当于每个人的“金库”,但如果掌管“金库”的钥匙很容易被复制,你还会觉得它安全吗?
银行人士称,抛开银行卡犯罪的其他风险因素不谈,就卡本身来说,磁条卡风险大已成基本事实。对磁条卡而言,最重要的数据就是“磁条信息”。然而用户在使用银行卡时,磁条信息很容易被窃取,这直接导致了近年来银行卡的发案率直线上升。实际上,这一问题从技术上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只需将磁条转换成芯片。由于芯片卡拥有更为高端的加密技术,因此已成为全球发卡趋势。
对此,信用卡专家、法律界专家都认为,从技术角度而言,银行有责任改进银行卡的防盗性能,为磁条卡补漏应尽快提上日程。据《中国经济周刊》8月21日报道,银行明知道磁条银行卡安全隐患大,却不去进行必要的技术升级、银行卡换代和ATM机等设备的更新,而且在持卡人实际发生损失时,还极力推诿、狡辩,其行为不但是不作为,从某种角度看实际已涉嫌构成商业欺诈。银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芯片卡未发生过一笔盗刷。
2.有专家表示:“不要把储存了大量资金的银行卡拿来作日常消费,一旦密码丢失会非常危险,将工资卡、理财卡等与消费卡分开,这样即使被盗刷,损失也有限。”
2012年5月15日晚上8点左右,在确定嫌疑车里的几名男子进入自助银行后,一名侦察员跟了进去,这家自助银行里面有两台取款机,三名男子在靠里面的那台取款机前围了半天,既没有存钱,也没有取钱就离开了,那么他们究竟在动什么手脚呢?
当侦察员通过门禁系统想要再次进入银行时,却发现刷卡器比20分钟前长了半截,而刚才被三名男子围着的那台取款机好像出了故障。
经过几天的秘密侦查,警方认定,这些人的确有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嫌疑,因此决定对这一团伙实施抓捕,5月23日晚上9点,当这几名犯罪嫌疑人在丰台区一家歌厅聚齐后,民警兵分三路对他们实施了全面抓捕。
犯罪嫌疑人在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上安装解码器以后,储户在进门刷卡时,银行卡里的信息就会录入到解码器里面。其实,如果取款人留心观察,被改装过的进门刷卡器是很明显就能够辨认出的。
警员提醒:“到柜员机取钱,若发现柜员机的插卡口有被加装的不明设备,有非正规摄像头正对密码输入键盘,正常操作下取款不顺甚至被吞卡,而柜员机旁恰好又贴有所谓的‘温馨告示’时,千万警惕,这台柜员机很可能被动了手脚。这时应立即和柜员机所属银行取得联系,不要着急拨打‘温馨告示’上的电话,而应拨打银行正规客服电话,否则很可能掉入犯罪分子事先设计好的圈套中。”
当前,网购成为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的消费方式,但钓鱼网站的“崛起”让银行卡使用面临威胁。这些网站往往利用盗链、跳转等手段,骗持卡人输入卡片、密码等信息,最终盗取持卡人账户资金。对此,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在正规网站消费,注意分辨假网站,使用U 盾等物理手段保护密码安全等。尽可能不在网吧、单位电脑等公共网络上操作;不要随意登录不明网站,小心木马程序套取支付密码,并定期更新支付密码。
请你针对资料中提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和建议。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50字。

2.问答题

“你网购吗?”这个看似普通得有些令人跌眼镜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互联网+”深深扎根于餐饮、旅行、住宿、电影等生活服务类行业,一部智能手机就能代劳所有事情。乘坐火车出行时,许多人往往是先通过手机APP订票,然后在车站自助机前取票或者直接凭身份证上车。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老人只会在车站的售票窗口排队购票,付出着时间和体力的成本。
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中国,“银发族”因难以及时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遭遇着一些“不便利”的尴尬。
近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们通过手机社交、看新闻、网购、理财、打车、订外卖、旅游……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仅以手机支付为例,我国网民手机线上支付的使用比例高达64.7%。也就是说,有4.24亿网民已经可以不带钱包和信用卡就出门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粘屏”数据中,年轻人无疑作出了最大“贡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至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
就在老人成为网络世界的边缘群体同时,现实社会中,老年人口却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
互联网惠不及老者。“尽管适度上网对老人有很多好处,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网络产品都忽视了老人的使用需求,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被边缘的不适感。”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曾对媒体说。
李大爷今年65岁,在儿子的帮助下,他注册了微信账号,平常与家人语音聊天。在身边只会打电话的老人们眼中,李大爷算是时尚“触网族”。最近,从河南到北京照看孙子的李大爷傻了眼:去买菜买水果,店里竖一块牌子,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打八折;超市里卖大米下载App关注店家,就有半价优惠。
“别人动动手指就能办好的事情,我们往往要花更多的钱去办,还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排队、等待,最后还不一定能办好。”看得见的实惠,却摸不着,这让李大爷很苦恼。
“现在,不会上网连打车都打不到。”从浙江来北京看望女儿的王奶奶说,原本在马路上打车,招手就有车停下,明明看着是“空车”,却已经被别人“下单”了。
去大排档吃碗面,没有美团多花2元钱;到酒店吃大餐,别人用支付宝享受八八折,自己却要付全款;给孙子买一套品牌服装,专卖店打七折,网上买又便宜了50多元;就连平时到银行交纳水电气费用、到医院看病挂号等,都比别人慢一拍。在“互联网+”时代,老人往往被“网”遗忘。
学不会、没人教、怕被骗
老人触网遭遇三大“拦路虎”
去年,武汉大学互联网全龄化实践队发布了《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约33.3%的老人常在上网时遇到困难,偶尔遇到困难的占51.7%,两者相加超过八成。
年轻人动动手指就可享受的服务,缘何在“银发群体”遇阻?
“互联网应用本来是带来各种便利的,但由于老年人知识储备陈旧等原因,难以及时跟上时代脚步。”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王云飞说,大部分老人都遭遇过网络信息难以获取的尴尬、网络娱乐无法参与的尴尬以及网络服务无法使用的尴尬。
62岁的郑州市民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儿子前不久给他买了部新手机,但是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及勉强会用微信,别的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
“微信也只会用语音,我知道手机能装打车软件,叫车很方便,但我从来没用过,也不知道怎么用。”对于李先生来说,智能手机只不过是一部与家人联络的电话而已。
“现在挂号看病、订火车票都在网上,不会用电脑,这些都做不了,还是只能用笨办法来解决问题。”65岁的宋大爷承认,有时候越来越觉得自己“跟不上趟”了。
此外,没人教也是阻碍老年人触网的一大难题。
当前,让老人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主要方式还是子女亲朋的帮助。曾经,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手绘漫画在中国社交网站上走红,感动一众国人。许多人开始反思这种尴尬现实下老年人的触网需求遇阻问题。
“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老年人远离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不是不会,而是没人教,他们是被忽视的群体。”唯创集团创始人王振说。
很多老年人也想学习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使用各种方便生活的新软件,但现实是老年人缺乏畅通的渠道学习新技术。家住长沙荷园小区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很想学着使用这些新技术,多次向儿子请教,但毕竟反应慢,儿子教了他几下没学会,就显得很不耐烦,他自己也有被嫌弃的感觉,不想学了。
还有一个让多数老年人不敢触网的原因是“怕被骗”。记者采访发现,谈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等涉及财务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几乎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怕被骗”。
每当定期存款到期日,郑州的张阿姨就会早早出门,揣着存折,赶在8点前来到家附近的银行门口排队。“不敢用网银,那个买完看不见摸不着的,心里不踏实。”张阿姨说,自己宁愿花时间排队,也不在网上办理。
不仅如此,淘宝、滴滴打车等与“钱袋子”挂钩的软件,大部分老年人都害怕使用。
根据上述材料,如何针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扫盲”。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

最新试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农村合作社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题型:问答题

前不久,浙江杭州协警礼为奇因及时专业的处置,避免路面塌陷造成惨剧,成为“世界网红”;而在另一些地方,聘用上岗的“临时”人员违规执法的新闻也时有耳闻;在各地,山东将在6月底告别临时工执法,吉林明令禁止临时工执法,四川成都规定党政群机关今后原则上不得使用临时工……临时工问题,可说是我们在走向现代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直面的课题。事实上,在不少舆论事件中,暴力执法、上班打牌、公车私用、雷言雷语常常和“临时工”联系在一起,有人由此形容,临时工有双面属性:犯事儿与扛事儿、干活与顶雷。请问你如何看待“临时工”现象?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

“你网购吗?”这个看似普通得有些令人跌眼镜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互联网+”深深扎根于餐饮、旅行、住宿、电影等生活服务类行业,一部智能手机就能代劳所有事情。乘坐火车出行时,许多人往往是先通过手机APP订票,然后在车站自助机前取票或者直接凭身份证上车。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老人只会在车站的售票窗口排队购票,付出着时间和体力的成本。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的中国,“银发族”因难以及时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遭遇着一些“不便利”的尴尬。近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人们通过手机社交、看新闻、网购、理财、打车、订外卖、旅游……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仅以手机支付为例,我国网民手机线上支付的使用比例高达64.7%。也就是说,有4.24亿网民已经可以不带钱包和信用卡就出门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粘屏”数据中,年轻人无疑作出了最大“贡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仍以10至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4.7%。就在老人成为网络世界的边缘群体同时,现实社会中,老年人口却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互联网惠不及老者。“尽管适度上网对老人有很多好处,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网络产品都忽视了老人的使用需求,让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被边缘的不适感。”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曾对媒体说。李大爷今年65岁,在儿子的帮助下,他注册了微信账号,平常与家人语音聊天。在身边只会打电话的老人们眼中,李大爷算是时尚“触网族”。最近,从河南到北京照看孙子的李大爷傻了眼:去买菜买水果,店里竖一块牌子,微信或支付宝支付打八折;超市里卖大米下载App关注店家,就有半价优惠。“别人动动手指就能办好的事情,我们往往要花更多的钱去办,还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排队、等待,最后还不一定能办好。”看得见的实惠,却摸不着,这让李大爷很苦恼。“现在,不会上网连打车都打不到。”从浙江来北京看望女儿的王奶奶说,原本在马路上打车,招手就有车停下,明明看着是“空车”,却已经被别人“下单”了。去大排档吃碗面,没有美团多花2元钱;到酒店吃大餐,别人用支付宝享受八八折,自己却要付全款;给孙子买一套品牌服装,专卖店打七折,网上买又便宜了50多元;就连平时到银行交纳水电气费用、到医院看病挂号等,都比别人慢一拍。在“互联网+”时代,老人往往被“网”遗忘。学不会、没人教、怕被骗老人触网遭遇三大“拦路虎”去年,武汉大学互联网全龄化实践队发布了《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约33.3%的老人常在上网时遇到困难,偶尔遇到困难的占51.7%,两者相加超过八成。年轻人动动手指就可享受的服务,缘何在“银发群体”遇阻?“互联网应用本来是带来各种便利的,但由于老年人知识储备陈旧等原因,难以及时跟上时代脚步。”安徽大学社会学教授王云飞说,大部分老人都遭遇过网络信息难以获取的尴尬、网络娱乐无法参与的尴尬以及网络服务无法使用的尴尬。62岁的郑州市民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儿子前不久给他买了部新手机,但是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及勉强会用微信,别的功能都不知道怎么用。“微信也只会用语音,我知道手机能装打车软件,叫车很方便,但我从来没用过,也不知道怎么用。”对于李先生来说,智能手机只不过是一部与家人联络的电话而已。“现在挂号看病、订火车票都在网上,不会用电脑,这些都做不了,还是只能用笨办法来解决问题。”65岁的宋大爷承认,有时候越来越觉得自己“跟不上趟”了。此外,没人教也是阻碍老年人触网的一大难题。当前,让老人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主要方式还是子女亲朋的帮助。曾经,一组教爸妈使用微信的手绘漫画在中国社交网站上走红,感动一众国人。许多人开始反思这种尴尬现实下老年人的触网需求遇阻问题。“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老年人远离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不是不会,而是没人教,他们是被忽视的群体。”唯创集团创始人王振说。很多老年人也想学习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使用各种方便生活的新软件,但现实是老年人缺乏畅通的渠道学习新技术。家住长沙荷园小区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很想学着使用这些新技术,多次向儿子请教,但毕竟反应慢,儿子教了他几下没学会,就显得很不耐烦,他自己也有被嫌弃的感觉,不想学了。还有一个让多数老年人不敢触网的原因是“怕被骗”。记者采访发现,谈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等涉及财务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几乎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怕被骗”。每当定期存款到期日,郑州的张阿姨就会早早出门,揣着存折,赶在8点前来到家附近的银行门口排队。“不敢用网银,那个买完看不见摸不着的,心里不踏实。”张阿姨说,自己宁愿花时间排队,也不在网上办理。不仅如此,淘宝、滴滴打车等与“钱袋子”挂钩的软件,大部分老年人都害怕使用。根据上述材料,如何针对老年人进行“互联网扫盲”。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

题型:问答题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近日,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汤敏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20年内,现有的大量工作将会被机器人所替代。信贷员、前台和柜台服务员、法务助理、做零售的销售员被机器人夺走饭碗的概率都超过90%。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请谈谈你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

2017年8月,北京市公布《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即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销售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水平,并限定使用和处分权利,实行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简而言之,就是一套房子,政府和购房人各持有一定比例的产权,而政府将其持有的部分产权的“使用权”让渡给首次购房人,从而达到房屋的使用权完全归购房人,以此来满足家庭自住的需求。对于共有产权住房政策的出台,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

今年冬季,北方部分地区加快推进“煤改气”。在清洁取暖的大趋势下,天然气供应紧张、供暖不顺畅等问题,比如:由于供暖需求大幅增加,河北省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城区发生供暖迟到现象。问题出现后,河北省紧急实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及时启动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临汾市各级干部也加班加点攻克难关,全力做好供暖扫尾工作。这导致一时在社会上引起要不要“煤改气”、要不要实施清洁取暖的讨论。请你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开数据测算,2017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逾6.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达5494亿元。大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人国内旅游人均花费855元,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相当于有近1/10都花在旅游上。今年国庆节期间,有些游客在朋友圈晒“我的大片”,有开机、杀青仪式,导演、剧组服务人员也一样不少。之所以有这样的旅游项目,是因为某影视城发现了“为普通人拍微电影”这个商机,据称这种流水线作业,最快半小时就能拍出来,“从几百到几万元,根据需求来定价”。因为每到假期出游人数就井喷,还有人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不那么挤的休闲方式,比如“带着全家人,去3D影院享受一次电影大餐”“独自宅在家里,看书放松身心”……以上数据表明,当前国人旅游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品质埋单。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

2016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为此,要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污染源监管,严控新增土壤污染。请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政策,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

8月23日,利用年假刚从青海湖旅游归来的郭婷女士向记者抱怨,“与景区美景和服务相比,近300元的各种门票收费感觉还是有些贵。”进入8月,景点暑期旅游相继进入旺季。部分旅游景区高票价和“差体验”的矛盾再次凸显。“中秋假期”在即,各地需谨防景区再度被“门票经济”绑架。景区高票价和旅游“差体验”的极度不匹配,侵害了旅游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许,旅游资源不可替代所导致的天然性垄断,导致景区经营过度依赖门票收入。不过,随着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的到来,这种囿于景点、紧盯门票的思维,愈发显得目光短浅与急功近利。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今年5月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上所言,拆掉景区“门票经济”围墙,已成中国旅游大势所趋。诚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景点特质,着实让景区管理者在与游客的利益博弈中占据优势,但景区的生存与发展,不能寄望于人们猎奇尝新的“一锤子买卖”,应更多有赖于良好口碑带来的二次消费。只有将低价位的老景点与高品位的新服务有机融合,才能让人们涌起重返景区或携家旅游的休闲热情。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拆掉“门票经济”围墙。

题型:问答题

诚信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在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38个部门联合签署《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对失信当事人进行“合围”。此前,工商总局已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266余例,限制317万人次购买机票。根据最高法修改后的司法解释,失信被执行人不但被限制买机票,连高铁和动车票都无法购买。这一规定,连同此前最高法院向公众开放的“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让这些“老赖”们不仅“丢不起人”,而且“出不了门”。在一个连网上购物都需要验证个人身份信息的现代社会,这一限制将让失信者们寸步难行。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