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在神经变性疾病中,血-脑脊液屏障(BBB)损伤,血管周细胞和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多种炎性因子,影响BBB通透性,并诱导黏附因子表达,调控内皮细胞信号传导。

与BBB通透性改变无关的细胞因子是()

A.血小板活化因子
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血管生成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血管细胞黏附因子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腔与血管间隙之间有一高度特化的血管内皮细胞层,具体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基底膜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共同构成血-脑脊液屏障(BBB)。脑血管内皮细胞结构主要由质膜微囊和紧密连接构成,是BBB最重要的结构基础,也是阻止血浆蛋白进入大脑的主要成分,对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改变起主要作用。

关于紧密连接,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膜间连接形成的封闭层状结构
B.由跨膜蛋白、胞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组成
C.以封闭结构环绕在血管内皮细胞周围,限制脂溶性小分子经旁通道扩散,称为“门或屏障”功能
D.限制细胞顶端和基底之间的膜表面脂类及其他可溶性物质的侧向扩散,称为“篱笆”功能
E.封住细胞旁间隔,选择和决定细胞旁扩散的途径

4.多项选择题氧自由基诱导脑水肿发生的机制包括()

A.破坏线粒体膜
B.破坏溶酶体膜
C.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
D.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胶原
E.破坏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

5.多项选择题下列哪些疾病会影响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的改变()

A.基底核区脑出血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重型颅脑外伤
D.颅内感染
E.颅内积气

6.单项选择题有关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分子机制,不包括()

A.内皮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
B.紧密连接蛋白改变
C.胶质细胞足突改变
D.质膜微囊蛋白-1(CAV-1)表达增加和磷酸化
E.水通道蛋白改变

7.单项选择题血-脑脊液屏障最重要的结构基础是()

A.血管内皮细胞
B.基底膜
C.胶质细胞足突
D.质膜微囊
E.紧密连接

最新试题

提示:经过8周广谱抗生素治疗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略高,为0.75。脑脊液压力200mmHg(1mmHg=0.133kPa),色清亮,糖和蛋白含量正常,白细胞计数0.5×106/L,以单核为主。复查强化MRI示脑组织左侧额下叶一直径3cm囊性实质占位,周围水肿消失,囊肿有壁,强化下显示壁明显比第一次检查增厚。查体: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不发热,颈强直减轻,右侧肢体肌力3级。脑膜刺激征阴性。应尽快做的处理包括()

题型:多项选择题

可提示中枢性化脓性感染的指标是()

题型:多项选择题

确诊最主要的依据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导致脑瘫的危险因素包括()

题型:多项选择题

其最主要的病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目前应采取的诊疗措施是()

题型:多项选择题

提示:随访6个月患者未再发热,无癫痫发作,体检: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正常,精神可,语言功能基本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应进一步进行的处理有()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为明确诊断,可进行的检查包括()

题型:多项选择题

该患儿诊断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提示:对患儿行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术后进行了2正规康复运动训练,复查:能独立行走,马蹄足,手足徐动,小腿三头肌痉挛,肌张力3级。下一步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