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新建铁路单线隧道长6200米,进口里程为DKl0+150,出口里程为DK16+350。隧道沿线路走向为9‰的下坡。隧道进口段埋深很大,围岩以Ⅲ、Ⅳ级为主,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较好;出口段埋深较浅,围岩软弱,地下水发育,围岩以Ⅳ、Ⅴ级为主。在DK16+200处地表有一自然冲沟,沟内常年流水,但水量不大;此处隧道最小埋深为8米;洞身有1个大的断层,断层处围岩破碎,地下水发育,围岩为V 级。设计要求,该隧道在断层地段采用ф108管棚超前预支护。施工单位拟从进出口同时掘进,不设辅助坑道。
事件1:隧道进口工作面施工现场风水电施工辅助作业管线路布置如图。

事件2:当进口开挖到DK10+950处时,掌子面发生岩爆。施工单位立即采取了减小开挖循环进尺和对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加强防护的措施,但效果不佳。
事件3:在软弱围岩和断层地段,施工单位采取了地质素描、地质雷达和红外线探水的地质预报方法。

针对事件2,施工单位还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防范岩爆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8.问答题

某客运专线铁路第一合同段,标段长度50km,主要工程内容有路堤、桥梁、过渡段。其中,路堤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改良细粒土,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路堤段有800m 路段地质为河流淤泥沉积松软土地基,该区域从上至下依次为:
(1)河相淤泥层(软塑)厚度3~8m;
(2)硬塑土厚4~6m;
(3)弱风化砂岩。
设计为CFG 桩地基处理,设计深度7~14m。路堑段增建的二线铁路紧邻既有线,断面设计是对既有线靠山侧山体进行扩挖,最大开挖高度为15m,开挖体地质为强风化、中风化泥岩,主要支挡工程为抗滑桩;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为了尽快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河相淤泥层(软塑)厚3m 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作为工艺参数报送监理单位确认;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长螺旋钻机设备不足改用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确定的试验参数进行CFG 桩的施工;成桩后开挖表土后凿除桩头;然后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褥垫层进行碾压。完工后质量检测发现桩体有断桩、缩颈情况。
事件2: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堤填筑施工方案,其要点包括:
(1)基床下路堤碾压顺序按先中间,后两侧,从高到低的原则碾压,压路机走行方式按照先强振,后弱振,最后静压收光方式。
(2)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顶面应向两侧做成不小于2%的人字排水坡;
(3)基床底层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为35cm;
(4)路堤填筑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填料分层摊铺的压实厚度和压实工艺;路堤填筑压实质量;不同填料填筑的施工要求;各种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
(5)检验批按连续长度每400m、每检测层设置。
事件3:下图是该标段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示意图,该段松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要点是:
(1)路基填筑完成后沉降变形观测期为180d;
(2)松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为地基沉降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3)每断面设2个沉降观测桩,布置于双线路基左右两侧路肩处,松软土路基每5个观测断面设置1个沉降板;
(4)当发现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大于10mm/d,要放慢填筑速率。

事件4: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时,相邻路堤、过渡段路堤、桥台椎体按照从下至上顺序分层填筑;在台后2.0m 范围内,每填筑层填料压实厚度按20cm 控制,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路堤与涵洞等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垂直于横向结构物方向碾压。

事件4中,针对过渡段施工做法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9.问答题

某客运专线铁路第一合同段,标段长度50km,主要工程内容有路堤、桥梁、过渡段。其中,路堤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改良细粒土,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路堤段有800m 路段地质为河流淤泥沉积松软土地基,该区域从上至下依次为:
(1)河相淤泥层(软塑)厚度3~8m;
(2)硬塑土厚4~6m;
(3)弱风化砂岩。
设计为CFG 桩地基处理,设计深度7~14m。路堑段增建的二线铁路紧邻既有线,断面设计是对既有线靠山侧山体进行扩挖,最大开挖高度为15m,开挖体地质为强风化、中风化泥岩,主要支挡工程为抗滑桩;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为了尽快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河相淤泥层(软塑)厚3m 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作为工艺参数报送监理单位确认;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长螺旋钻机设备不足改用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确定的试验参数进行CFG 桩的施工;成桩后开挖表土后凿除桩头;然后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褥垫层进行碾压。完工后质量检测发现桩体有断桩、缩颈情况。
事件2: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堤填筑施工方案,其要点包括:
(1)基床下路堤碾压顺序按先中间,后两侧,从高到低的原则碾压,压路机走行方式按照先强振,后弱振,最后静压收光方式。
(2)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顶面应向两侧做成不小于2%的人字排水坡;
(3)基床底层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为35cm;
(4)路堤填筑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填料分层摊铺的压实厚度和压实工艺;路堤填筑压实质量;不同填料填筑的施工要求;各种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
(5)检验批按连续长度每400m、每检测层设置。
事件3:下图是该标段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示意图,该段松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要点是:
(1)路基填筑完成后沉降变形观测期为180d;
(2)松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为地基沉降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3)每断面设2个沉降观测桩,布置于双线路基左右两侧路肩处,松软土路基每5个观测断面设置1个沉降板;
(4)当发现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大于10mm/d,要放慢填筑速率。

事件4: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时,相邻路堤、过渡段路堤、桥台椎体按照从下至上顺序分层填筑;在台后2.0m 范围内,每填筑层填料压实厚度按20cm 控制,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路堤与涵洞等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垂直于横向结构物方向碾压。

指出事件3中松软土路基观测断面中A、B 的名称,并针对该松软土段路基沉降观测的不妥之处陈述正确做法。
10.问答题

某客运专线铁路第一合同段,标段长度50km,主要工程内容有路堤、桥梁、过渡段。其中,路堤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改良细粒土,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路堤段有800m 路段地质为河流淤泥沉积松软土地基,该区域从上至下依次为:
(1)河相淤泥层(软塑)厚度3~8m;
(2)硬塑土厚4~6m;
(3)弱风化砂岩。
设计为CFG 桩地基处理,设计深度7~14m。路堑段增建的二线铁路紧邻既有线,断面设计是对既有线靠山侧山体进行扩挖,最大开挖高度为15m,开挖体地质为强风化、中风化泥岩,主要支挡工程为抗滑桩;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为了尽快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河相淤泥层(软塑)厚3m 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作为工艺参数报送监理单位确认;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长螺旋钻机设备不足改用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确定的试验参数进行CFG 桩的施工;成桩后开挖表土后凿除桩头;然后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对褥垫层进行碾压。完工后质量检测发现桩体有断桩、缩颈情况。
事件2: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堤填筑施工方案,其要点包括:
(1)基床下路堤碾压顺序按先中间,后两侧,从高到低的原则碾压,压路机走行方式按照先强振,后弱振,最后静压收光方式。
(2)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顶面应向两侧做成不小于2%的人字排水坡;
(3)基床底层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为35cm;
(4)路堤填筑的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填料分层摊铺的压实厚度和压实工艺;路堤填筑压实质量;不同填料填筑的施工要求;各种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
(5)检验批按连续长度每400m、每检测层设置。
事件3:下图是该标段松软土地段观测断面布置示意图,该段松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要点是:
(1)路基填筑完成后沉降变形观测期为180d;
(2)松软土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为地基沉降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3)每断面设2个沉降观测桩,布置于双线路基左右两侧路肩处,松软土路基每5个观测断面设置1个沉降板;
(4)当发现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大于10mm/d,要放慢填筑速率。

事件4: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时,相邻路堤、过渡段路堤、桥台椎体按照从下至上顺序分层填筑;在台后2.0m 范围内,每填筑层填料压实厚度按20cm 控制,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路堤与涵洞等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垂直于横向结构物方向碾压。

逐项判断事件2中路堤施工方案要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