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10月10日是国际精神健康卫生日,林芳是一家精神疾病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她想策划一些活动来帮助广大人民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以下哪些活动可以实现林芳的目的()。

A.补充、完善医院的患者资料,同时进行分析
B.与社区医院合作,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C.邀请患者家属参加如何照顾患者的主题讲座
D.建立中考分享小组,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E.参与社会卫生保健服务计划的制订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0.问答题

青年李某,25岁,硕士研究生学历,全球某知名公司职员。某日李某找到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称自己两周前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目前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百忧解(一天一片)。求助者说,自己一个月以来胃口不好、全身疲乏、懒散易困、整天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丧失兴趣,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特别是早上醒来。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一天的时间;有时候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甚至出现思维和行动的迟缓,自己能够觉察到这种异常现象。求助者认为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希望社工能够帮助他缓解抑郁症状,找回自信和生活的动力。
社会工作者通过和李某交谈得知,李某自幼生长于江南一个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当中,家中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从小全家人就在生活方面对他精心照顾、呵护备至,同时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方面也进行严格要求和管教。案主很听话也很争气,一直被老师誉为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大一读完后他逐渐对学校和专业产生不满情绪,父母建议他考一流大学的插班生。当时由于压力很大,案主曾经出现过情绪低落、全身乏力、胃口差、恶心等现象,去医院检查后一切正常。之后经过改换专业,放弃了考插班生,他逐渐恢复正常。大三的时候家里安排他毕业后去英国读硕士。参加雅思考试之前案主又出现紧张情绪,无法看书,恶心呕吐。之后姐姐带她出去旅游散心,身体不适症状缓解,顺利通过考试,赴英国深造。在英国毕业后,案主通过了很多场应聘考试,幸运的进入全球知名公司,并回到上海工作。抑郁症状就是出现在他回上海工作三个月后。
社工请案主谈谈对工作的感受。案主说刚进入公司的时候,领导非常器重他,表示对他非常有信心,并说如果表现得好,打算安排他两年后当部门经理。案主当时受到激励,踌躇满志。他本来是给一位资深的销售人员当助理,虽然杂务缠身,但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干劲十足。三个月以后,带领他工作的人突然跳槽,所有事务一下子都移交给了案主。案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首先是工作负担加重,经常要加班加点;其次是由于业务生疏、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工作进展缓慢、业绩平平。想想领导当初的期望,案主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并出现了一些反常表现,觉得每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困难,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不如别人,自责给父母家人增添烦恼,很哆原来喜欢参加的活动聚会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周以后,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去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被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症,单次发作,并开始服药。
案主补充说自己身体状况一直比较健康,没有疾病,连感冒都很少,更没有抑郁症家族史,在没有患抑郁症之前,性格开朗,热情活泼,朋友很多。

针对李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将采用何种介入策略?

最新试题

下列有关社会策划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危机介入理论认为,危机通常可以分为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和()。

题型:单项选择题

社会服务机构每年都要进行()工作,然后将已核实的财政报告提交上级主管部门,或者以机构的年报出版,或者在机构的网页上公布。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小郑最近被一家儿童服务机构录用,录用后其督导对其讲述了儿童虐待问题产生的原因,国家、社会和社区对该问题的干预政策等。这属于教导有关()的知识。

题型:单项选择题

王强,某电视台记者,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正好在四川休假,于是他在震后第一时间内赶到灾区,从事人员抢救、赈灾物品发放、抢修道路等志愿活动,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志愿者”。从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而言,王强的行为属于()类型的社会工作。

题型:单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者小康在开展小组工作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组员行为十分拘谨,大家只试探性地询问其他人的姓名、工作之类的表面问题。这个阶段大概处于小组工作的()阶段。

题型:单项选择题

小组讨论中提问的类型通常有()。

题型:多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者在制订某小组工作计划时,具体目标中既包括小组成员之间达到关系平等、相互尊重,又包括保证组员对地位较高者的服从。这项目标违背了小组工作目标的()原则。

题型:单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下列关于服务对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当出现救灾抢险、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应急管理等临时性、一次性、需要跨越职能管理部门投入有限资源时,一般可以运用()方式进行。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