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微信步数每天过万”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这学期的难题。这源于广外为鼓励学生课外锻炼提出的新要求:每天锻炼步数达10000步以上,或当天在装有蓝牙发射器的体育场馆锻炼不少于40分钟;每周锻炼需达标五次,至少有一次在体育场馆练习专项内容不少于40分钟。未完成者扣除体育成绩的10%。对上述,你怎么看?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问答题近日,打算带孩子旅游的旬阳市民刘女士成功“砍价”,0元得到了心仪的拉杆箱。结果箱子没收到,帮她砍价的亲朋好友疑似信息被泄露,收到了诈骗短信。 五一小长假之前,刘女士计划利用假期带孩子旅游,经朋友介绍参加了某砍价团的拉杆箱砍价活动,砍价成功就能0元拿得原价价值698元的16寸儿童拉杆箱。刘女士很感兴趣,随即发动好友“帮砍一刀”,以便赢取免费获得心仪拉杆旅行箱的机会,她邀请了所有好友,终于将旅行箱“砍”到0元,后按规定提交了个人信息后,却没领到所谓活动方寄来价值的商品,联系客服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刘女士声称自己在所加入的群都发布了这条帮忙砍价的信息,总共有几百名微信好友一起帮忙砍价,还发动了朋友的朋友帮忙,终于将旅行箱“砍”到0元,但是却没有得到物品,最终白忙活一场。 而刘女士的丈夫李先生谈起朋友圈砍价,感到很无奈。李先生介绍,按照妻子发送的砍价链接,也没有多想就点了进去,帮忙砍价,并输入了自己的姓名和手机号码,页面也显示“你已帮朋友砍了××元”。为了帮妻子砍价成功,李先生也邀请了同事帮忙砍价。后来,李先生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收到了一条留着李先生名字的诈骗短信,于是李先生怀疑,自己和朋友的信息,就是这次“砍价”活动泄露出去的。随后,刘女士向旬阳警方报警。 据介绍,事实上,微信“帮砍价”活动起初只是用于营销。然而这种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受众容易上当的活动被不法分子盯上了,通过朋友圈砍价,收集个人信息和骗钱,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骗局,充斥着整个朋友圈,参与过的用户会收到大量的广告短信和诈骗短信。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市民,要对朋友圈发布的砍价赢大奖类似的营销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填写个人信息,特别是敏感信息千万要谨慎填写。对于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核实好对方具体身份后才汇款。在遇到诈骗后一定要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汇款后及时拨打110报警。对于“朋友圈砍价”这一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4.问答题据媒体报道,日前,作为我国第二批新高考试点省份的海南、山东,先后颁布了《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2020年改革全面落地前,我国今年还将启动17个省份的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如何改出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少专家表示担忧,高考改革切莫“改”掉了科学素养。从浙江和上海已经试点的高考改革看,因“赋分制”不占优,被最多考生弃考的物理,在进入大学后,来自浙江和上海的新生的物理整体挂科率大大高于往年。一些专家质疑,这是因为把物理、化学、生物等作为选考科目导致的问题。但其实,出现目前的问题,不是给学生学科选择权有错,而是整体高考录取制度与扩大学生选择权之间不够匹配,导致基础教育还存在功利的应试倾向,为获得更高等级,很多学生不愿意选难度较大的物理。 本来,按照新高考的科目组合设计,和大学专业招生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针对新高考“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选择物理是最具优势的,化学、生物次之。考生只要选了一门物理,在报考大学时就有很大的选择范围,而出现这一现象,是高校录取主要还是按“3+3”的总分排序,结合学生志愿进行录取。因此,考生在选择科目时,首要关注的还是怎样才能获得更高的高考分数,而不是自身的兴趣,以及未来长远的学业与职业发展。 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要进行录取制度改革。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的改革方向没错,例如在美国,大学各专业就提出不同的课程和成绩要求,理工科专业会要求数学、物理、化学等成绩;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则对物理、化学科目成绩不做要求。因此,要让扩大学科选择权的改革进一步发挥价值,就必须打破单一按总分录取的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也是解决基础教育应试教育问题的关键。否则只是应试导向的话,学生学习某一科目,重视的都是获得高分,而非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文理分科的情况下,学理科的学生没有科学精神,学文科的学生没有人文素养的问题,恐怕不会少见。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除了调整选科,还须触动更深层次的改革录取制度。就目前高招模式以及出台的高考制度改革,你有何看法?
9.问答题5月13日,在成都双流区蛟龙金座公寓的人行道上,一小男孩被小区外墙上掉落的瓷砖砸中。瓷砖距离地面约8米,大约20厘米宽,60厘米长,先落到一店招上,再掉到小孩头上。当天下午六点。小孩被转至华西医院,手术持续了约四个小时。截止13号,9岁的小男孩仍躺在ICU病房内。 “当时听到外面‘咣当’的声音。”人行道旁边一家手机运营商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跑出去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被小区外墙上落下的瓷砖砸中,“趴在地上,在流血。”他告诉记者,瓷砖先落在一处店招上,之后才砸伤的男孩。“娃娃头顶有道口子,血流个不停。”另一家店铺的老板说道。“大家都打了120电话。”在等候急救车到来的时间里,她拦下了一辆电动车,去了200米外的蛟龙港医院,“刚好碰到一个外科医生。”她领着医生坐着三轮车赶到现场,给孩子先做了包扎。 13日下午,物管被要求排查隐患,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专门小组,对园区内所有的建筑进行问题瓷砖排查。一下午的时间,工人取下了约5块松动的瓷砖。 高楼外墙瓷砖掉落伤人时间时有发生。2016年,成都在一个月内发生4起墙砖掉落事故,夺命两条。业内人士称,如果选用便宜、质量差的粘合剂,施工工艺又很差的话,一些外墙瓷砖一两年就会脱落。当时网友就呼吁高层建筑,能否禁用外墙瓷砖?重庆、西安等地都有规定,限制或禁止在高层建筑用外墙瓷砖,建议用外墙涂料。有业内人士称“成都没硬性规定”,环保涂料成本较墙砖高,且外墙涂料易脏,清洗和维修成本更高。针对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
10.问答题口头传唤,连续三次警告,武力升级,行动前提醒无关人员远离……这一系列操作被众人称为“教科书式执法”。看了视频的网友都大呼,警察“干得漂亮!” 5月17日,一段疑似围观人员拍摄的上海某地民警执法视频走红网络。据了解情况的民警向观察者网透露,画面中的这位民警是一位公安警用战术教官。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波执法“教科书式”在哪里。视频显示,首先,现场民警提出了合理要求:“请你马上把驾驶证、行驶证出示一下。”但白衣当事人不但不作正面回应,反而背起手来,与民警作出一副“对峙”架势,叫嚣着“来来来,喷我脸上嘛”。他最终坦承,“没有行驶证”。那就走一趟警局吧?民警随即进入口头传唤环节:“请你跟我们到派出所接受调查。”不过,白衣男子似乎没有配合的意思,还喊着“动手是吧?”此外,车没上牌照没有行驶证,但驾驶证必须要有!民警接下来又连续三次警告:“把驾驶证拿出来。”依然没有获得当事人的正面回应,实际形成阻碍执行公务行为。于是,行动进一步升级:“无关人员闪开!警方将使用警械!”民警依据现场情况,决定使用警械,同时告知现场无关人员,要求围观群众远离现场,躲避不必要伤害。 面对当事人的不配合,现场民警随即对他喷射了警用催泪瓦斯。白衣男子数次叫嚷“我眼睛睁不开,难受。”与此同时,警察进一步警告当事人,“放弃抵抗,否则继续使用武力”,并要求无关人员避开。当事人仍不配合时,警察也甩出警棍保持戒备状态。之后,三名警察合力给白衣男子铐上手铐,指示其蹲下,并安抚他“放弃抵抗,马上帮你(清洗)”。对材料中的“教科书式”执法,你怎么看?

最新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