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左洞起讫桩号:ZK10+000~ZK10+800,右洞起讫桩号:YK10+000~YK10+820,隧道最大埋深220m,地下水不发育。隧道部分地段地质情况为:左洞ZK10+100~ZK10+200段,岩性为强风化钠长石英片岩,岩体较破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为235;右洞YK10+300~YK10+500段,岩性为中风化钠长石英片岩,岩体较硬、较破碎,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为300,右洞进口YK10+000~YK10+150为Ⅴ级围岩。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左洞进口洞门采用端墙式,进口段明洞左侧采用偏压墙,洞口施工包括以下主要工序:①仰坡开挖及防护;②截水沟开挖、铺砌;③边坡开挖及防护;④偏压墙开挖、浇筑混凝土;⑤管棚成孔、装管、注浆;⑥套拱施工。
事件二:隧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二衬施工前,质检部门对初支喷射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检验。
事件三:施工单位制定并经总监办批准了监控量测方案,方案明确了预警机制,分三级管理,Ⅴ级围岩位移预警管理等级见表4-1。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纳入Ⅰ级管理:①连续3天拱顶沉降大于3mm;②一天拱顶沉降大于20mm。
隧道施工过程中,右洞YK10+100(位于Ⅴ级围岩段)处,拱顶沉降观测成果见表4-2。
事件四: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做了以下工作:
(1)施工前,施工单位依据风险评估结论,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评审,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执行。
(2)施工单位专项方案要求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20m,Ⅴ级围岩不得超过90m。
(3)隧道开工前,项目部仅对隧道工区负责人和安全员进行了岗前安全培训。
事件五:右洞YK10+000~YK10+150段为Ⅴ级围岩,初支工字钢间距为0.8m,该段施工时作业队采取两台阶法,每循环隧道进尺1.5m,出渣完成找顶排险后,就进行架立工字钢拱架的施工,当右洞施工至YK10+120处,正在架立工字钢拱架时,掌子面发生了塌方,塌渣封闭了塌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