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结构虽已进入非弹性阶段,但经修复后仍可使用 B.允许发生局部破坏 C.震后建筑仍可正常使用 D.结构产生较大塑性变形,但不倒塌
A.高耸孤立的山丘 B.条状突出的山嘴 C.边坡边缘 D.平坦开阔密实、均匀的中硬土场地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A.地层严重不均匀地段 B.坚硬、平坦、开阔的黏性土地段 C.岩土松散、破碎的地段 D.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表排水条件不良的地段
A.构造物一般应按基本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B.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可比基本烈度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基本烈度为9度的地区,其抗震措施应专门研究 D.四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其抗震措施可比基本烈度降低1度采取抗震措施
A.地基土的抗震容许承载力可取地基土经深宽修正后的容许承载力乘以地基土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 B.柱桩的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可取1.5 C.200kPa≤[σ0]<300kPa的一般黏性土的地基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1.3 D.中密的粉细砂地基中的摩擦桩抗震允许承载力提高系数应取1.5
A.第一水准烈度是指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即众值烈度 B.基本烈度、第二水准烈度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烈度三者相同 C.第三水准烈度为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即罕遇地震烈度 D.一般情况下,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度,而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一度
A.面波 B.剪切波 C.L波 D.瑞雷波 E.P波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般地,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也就越高 C.基本烈度是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D.地震烈度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