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k(1-e)/Vk B.1gC=(-k/2.303)t+lgC C. D. E.
A.血浆 B.微粒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E.细胞浆
A.生物利用度 B.生物等效性 C.药学等效性 D.稳态血药浓度 E.治疗药物监测
A.先肾小管的滤过,后肾小球的重吸收 B.先肾小管的重吸收,后肾小球的滤过 C.先肾小球的滤过,后肾小管的重吸收 D.先肾小球的重吸收,后肾小管的滤过 E.先肾小球的滤过,后肾小球的吸收
A.零级速率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不变 B.药物的转运速度在任何时间都是恒定的,与药物量或浓度无关。 C.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率取决于剂量的大小 D.超大剂量用药使酶系统完全处于饱和状态属于零级速度 E.一些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属于零级速度
A.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经角膜渗透和结膜渗透两种途径吸收 B.经角膜吸收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 C.脂溶性药物一般经角膜渗透吸收 D.亲水性药物及多肽蛋白类药物易通过角膜吸收 E.增加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可有效降低药物流失
A.1.5h-1 B.1.0h-1 C.0.15h-1 D.0.23h-1 E.0.46h-1
A.服药前应先取空白血样 B.一般在吸收相部分取2~3个点 C.峰浓度附近取至少2个点 D.消除相取3~5个点 E.采样持续到受试药物原形或其活性代谢物3~5个半衰期,或至血药浓度为C的1/10~1/20
A.研究药物作用机制 B.研究药物体内过程 C.阐明药物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 D.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E.可以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
A.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B.具有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C.肝、肾、心及胃肠功能损害 D.合并用药 E.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