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2mm B.1.2~1.5mm C.1.5~2mm D.2.2mm E.2.2~2.5mm
A.上颌中切牙间出现间隙 B.前牙拥挤 C.深覆 D.V/V远中为平齐末端 E.乳、恒牙共存
A.釉原蛋白 B.釉蛋白 C.非釉原蛋白 D.蛋白酶 E.非金属蛋白酶
A.支点线 B.导线 C.观测线 D.外形高点线 E.以上均无关
A.从审美角度考虑,一般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区选用金属烤瓷和金属树脂圆锥套筒冠固位体 B.以前牙、前磨牙作为基牙较为理想 C.固位体之间越分散越好,有利于平面固位 D.基牙牙槽骨吸收明显,乃至达3/5,仍可选用缓冲型圆锥型套筒冠固位体 E.磨牙的基牙牙冠高度较低时,应选用金属外冠圆锥型套筒冠固位体
A.基牙的牙周膜面积 B.咬合力大小 C.基牙牙槽骨情况 D.缺隙区的长度 E.牙槽嵴的丰满程度
A.增加义齿固位和稳定 B.避免暴露卡环影响美观 C.容易清洁 D.恢复患者较高的咀嚼效率 E.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A.RPA组合卡 B.RPI组合卡 C.回力卡环 D.圈形卡环 E.三臂卡环
A.基托后缘封闭不好 B.没有牙平衡 C.颊侧边缘伸展过长 D.人工牙排列偏腭侧 E.有组织倒凹
A.Ⅰ类导线 B.锥形牙 C.游离缺失的末端基牙 D.孤立的前磨牙、磨牙 E.前牙缺失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