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空松。只浓不淡,则嫌繁缛。只淡不浓,则嫌单薄。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或以强烈见长,或以柔和取胜,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般紧,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反而就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侯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
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有些人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遗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本文摘自张潮的《寻找一片幸福的云彩》)

在《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可称为“驰”的段落是()。

A.林冲发现陆虞侯将要来暗害自己
B.林冲去买解腕尖刀
C.林冲在风雪中出门买酒
D.林冲怒杀陆虞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空松。只浓不淡,则嫌繁缛。只淡不浓,则嫌单薄。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或以强烈见长,或以柔和取胜,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般紧,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反而就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侯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
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有些人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遗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本文摘自张潮的《寻找一片幸福的云彩》)

本文第二段提到了《琵琶行》,下列各句出自于《琵琶行》的是()。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单项选择题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做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他却正在或已经死亡。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申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已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
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本文摘自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

下列对作家三种死法的描述,与原文一致的是()。

A.自然的死、痛苦的死和快乐的死的共同点是都没有作品了
B.快乐的死就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所以作品已经没有了,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
C.痛苦的死是作家体力和脑力还胜任创作的时候,但由于苦难和折磨,作品已经没有了
D.快乐的死是在热闹中活着,但已不再或很少有作品发表了

3.单项选择题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做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他却正在或已经死亡。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申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已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
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本文摘自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是()。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省
D.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4.单项选择题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做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他却正在或已经死亡。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申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已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
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本文摘自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

本文“快乐的死亡”是单对作家而言的吗?对其他的人有什么启迪作用?()

A.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没有启迪作用
B.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不要热衷于表面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而要踏踏实实搞好本职工作,做出实际业绩
C.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要每天都很快乐
D.不单是对作家而言,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作用。启迪我们要快乐地成长,丢掉任何烦恼

5.单项选择题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做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他却正在或已经死亡。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申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已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
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本文摘自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

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哪种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类比(比喻)的手法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B.排比的手法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C.设问的手法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D.夸张的手法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6.单项选择题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做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他却正在或已经死亡。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申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已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
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本文摘自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

作者对三种死亡所持的态度是()。

A.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
B.对自然的死亡,害怕,因为可以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
C.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很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十分忧虑,非常蔑视
D.对自然的死亡,不怕,因为不可避免;对痛苦的死亡,以前是无可奈何,现已不太害怕;对快乐的死亡,很喜欢

最新试题

文章围绕“钥匙”而展开,那么“钥匙”在文章中有哪些含义?

题型:问答题

月亮贪图什么好处,腹中竟有玉兔?后羿如何能得到不死仙药,又为什么不把它藏好?一首1500字的《天问》里,诗人屈原竟然一口气问了170多个问题,集中反映了2300年前的天文学知识。1000年后,唐代散文家柳宗元以《天对》来回应《天问》,“无极之极,莽弥非垠”,“东西南北,其极无方”,并揭示出“无中无旁”的宇宙因为没有边界,也就不存在所谓“中心”的科学道理。这段话旨在强调()。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让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西方学者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其产生的客观基础而论,它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人们日益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过渡的前提下出现的一种理论对现实的回应。这种回应的出现,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对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

题型:单项选择题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清简要概括。

题型:问答题

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象,破碎取代了整体,过程取代了作品。艺术形象完全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这段文字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主动”,请简要概括。

题型:问答题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其中,“我们的弟兄”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弟兄”?

题型:问答题

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告诫世人:权力的私有及其El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由于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人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力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辨、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极其警策,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国模式最终一定会影响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丰富世界民主政治的内容和形式,西方模式也是一路走来,并最终成为强势模式的,这很像学外语,如果你认为世界上只有英语好,那么你就永远是学生,他永远可以说你哪些地方不对,甚至打个不及格,现在中国崛起了,中文也自然会成为国际社会的强势语言,你要和我交流,就要好好学习我的语言,尽量达到我的母语水平,好戏在后头。从这段文字看来,作者想要表明的态度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