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如何确定布病暴发?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因布病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应主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2.问答题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布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问答题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布病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步骤是什么?
4.问答题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H市CDC接报后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5.问答题

1979年11月1日早晨,被派遣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前往麦加朝圣途中的 一家清真寺,发生了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腹泻,随后代表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症状。当天晚 上他回到Muna(M镇)后,同时开始了调查。 这位流行病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几位 病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流行病学家很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112 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了66例病人,其中2例在科威特朝圣出发前已发病,64例在10月 31日下午或晚上出现症状。 关于朝圣的描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由112名成员组成,乘汽车从科威特到麦 加。10月30日所有成员在M镇过夜。31日凌晨赶到Arafat(A村),8:00在那里吃 早餐,喝加奶茶和不加奶的茶,牛奶是在早餐前临时用沸水冲奶粉制成,早餐后从事教会服务活动。下午2时,所有代表团成员共进午餐,吃一种典型的科威特午餐,由 米饭,肉和西红柿酱三种食物组成,大多数人都吃了上述三种食物。午餐于10月30 日在M镇准备,10月31日凌晨由小货车送到A村。10月31日傍晚时,代表团成员回 到M镇。 临床表现描述:调查总共发现66例胃肠炎病例。所有病例是急性发病,主要症状 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少数有频繁便血,无发热症状,所有病例在12-24小时内 恢复正常,约20%病人就诊,调查人员没有采集大便标本进行检查。 午餐与发病调查:调查者确认朝圣时发病的64例病例,其发病与10月31日下午 2时在A村城市所吃的午餐有关。15个代表没有吃午餐,且没有一例发病。
流行病学专家把调查资料整理为一览表(表1)。





表1描述的是调查者收集的一些信息,表1里的情况不包括10月31日前发病的2 个病例和不吃午餐的15名成员。 食品污染来源调查:10月31日下午2时在A村的午餐是前一天晚上10时在M镇 准备的,有米饭、油炸羊排和西红柿酱。煮好的米饭盛放在两个大罐内,羊排放在顶 部,西红柿酱则放在第三个罐内。 这些装有食物的罐子用金属盖盖好,放于厨房附近一个敞开着的地方,罐子放在 岩石之间,应该没有被任何人接触过。31日早晨,用汽车将这些罐子送到A村,下午 2时从汽车内取出供应。A村那天中午的温度有35℃。这些食物从准备到食用未经冷 藏。 对准备午餐的厨师和所有其他成员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其在准备午餐前或当时 有无任何疾病。所有被调查的人员均否认自己及其他准备午餐的人员有任何疾病。没 有采集任何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下为逐字引用调查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报告 “这些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Clostridiumperfringens)。该菌可在 所食食物和病人大便中检测到。然而在暴发点没有进行试验室诊断。所有参加的调查 完全是根据流行病学基础。从流行病学分析获得的潜伏期和其他的数据提示产气荚膜 杆菌是致病因子。该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和尘埃中,因此,有很 多的机会污染食物。假如熟肉食物在适宜的缺氧环境中慢慢地冷却时,在煮炊过程中 未被杀死或其后来自尘埃的孢子可以生长,并在数小时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事实上 在M镇的朝圣营地缺少卫生烹调设施。食物通常在有尘埃并通风的地方准备,提供了 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理想条件。 微生物的类型、经常被污染食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式、以及吃过与未吃羊排人群 的罹患率差异,提示羊排可能为这次暴发的传染源。 结论:在A村涉及的急性胃肠炎是一次暴发。它是一种共同来源的暴发,传染源 为在A村午餐中被污染的肉制品。潜伏期约13小时。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和腹泻, 无发热。这次暴发的致病因子最可能是产气荚膜杆菌。”

处理这次暴发是否重要?
6.问答题

1979年11月1日早晨,被派遣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前往麦加朝圣途中的 一家清真寺,发生了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腹泻,随后代表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症状。当天晚 上他回到Muna(M镇)后,同时开始了调查。 这位流行病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几位 病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流行病学家很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112 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了66例病人,其中2例在科威特朝圣出发前已发病,64例在10月 31日下午或晚上出现症状。 关于朝圣的描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由112名成员组成,乘汽车从科威特到麦 加。10月30日所有成员在M镇过夜。31日凌晨赶到Arafat(A村),8:00在那里吃 早餐,喝加奶茶和不加奶的茶,牛奶是在早餐前临时用沸水冲奶粉制成,早餐后从事教会服务活动。下午2时,所有代表团成员共进午餐,吃一种典型的科威特午餐,由 米饭,肉和西红柿酱三种食物组成,大多数人都吃了上述三种食物。午餐于10月30 日在M镇准备,10月31日凌晨由小货车送到A村。10月31日傍晚时,代表团成员回 到M镇。 临床表现描述:调查总共发现66例胃肠炎病例。所有病例是急性发病,主要症状 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少数有频繁便血,无发热症状,所有病例在12-24小时内 恢复正常,约20%病人就诊,调查人员没有采集大便标本进行检查。 午餐与发病调查:调查者确认朝圣时发病的64例病例,其发病与10月31日下午 2时在A村城市所吃的午餐有关。15个代表没有吃午餐,且没有一例发病。
流行病学专家把调查资料整理为一览表(表1)。





表1描述的是调查者收集的一些信息,表1里的情况不包括10月31日前发病的2 个病例和不吃午餐的15名成员。 食品污染来源调查:10月31日下午2时在A村的午餐是前一天晚上10时在M镇 准备的,有米饭、油炸羊排和西红柿酱。煮好的米饭盛放在两个大罐内,羊排放在顶 部,西红柿酱则放在第三个罐内。 这些装有食物的罐子用金属盖盖好,放于厨房附近一个敞开着的地方,罐子放在 岩石之间,应该没有被任何人接触过。31日早晨,用汽车将这些罐子送到A村,下午 2时从汽车内取出供应。A村那天中午的温度有35℃。这些食物从准备到食用未经冷 藏。 对准备午餐的厨师和所有其他成员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其在准备午餐前或当时 有无任何疾病。所有被调查的人员均否认自己及其他准备午餐的人员有任何疾病。没 有采集任何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下为逐字引用调查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报告 “这些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Clostridiumperfringens)。该菌可在 所食食物和病人大便中检测到。然而在暴发点没有进行试验室诊断。所有参加的调查 完全是根据流行病学基础。从流行病学分析获得的潜伏期和其他的数据提示产气荚膜 杆菌是致病因子。该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和尘埃中,因此,有很 多的机会污染食物。假如熟肉食物在适宜的缺氧环境中慢慢地冷却时,在煮炊过程中 未被杀死或其后来自尘埃的孢子可以生长,并在数小时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事实上 在M镇的朝圣营地缺少卫生烹调设施。食物通常在有尘埃并通风的地方准备,提供了 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理想条件。 微生物的类型、经常被污染食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式、以及吃过与未吃羊排人群 的罹患率差异,提示羊排可能为这次暴发的传染源。 结论:在A村涉及的急性胃肠炎是一次暴发。它是一种共同来源的暴发,传染源 为在A村午餐中被污染的肉制品。潜伏期约13小时。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和腹泻, 无发热。这次暴发的致病因子最可能是产气荚膜杆菌。”

通过这次暴发调查,你建议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7.问答题

1979年11月1日早晨,被派遣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前往麦加朝圣途中的 一家清真寺,发生了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腹泻,随后代表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症状。当天晚 上他回到Muna(M镇)后,同时开始了调查。 这位流行病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几位 病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流行病学家很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112 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了66例病人,其中2例在科威特朝圣出发前已发病,64例在10月 31日下午或晚上出现症状。 关于朝圣的描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由112名成员组成,乘汽车从科威特到麦 加。10月30日所有成员在M镇过夜。31日凌晨赶到Arafat(A村),8:00在那里吃 早餐,喝加奶茶和不加奶的茶,牛奶是在早餐前临时用沸水冲奶粉制成,早餐后从事教会服务活动。下午2时,所有代表团成员共进午餐,吃一种典型的科威特午餐,由 米饭,肉和西红柿酱三种食物组成,大多数人都吃了上述三种食物。午餐于10月30 日在M镇准备,10月31日凌晨由小货车送到A村。10月31日傍晚时,代表团成员回 到M镇。 临床表现描述:调查总共发现66例胃肠炎病例。所有病例是急性发病,主要症状 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少数有频繁便血,无发热症状,所有病例在12-24小时内 恢复正常,约20%病人就诊,调查人员没有采集大便标本进行检查。 午餐与发病调查:调查者确认朝圣时发病的64例病例,其发病与10月31日下午 2时在A村城市所吃的午餐有关。15个代表没有吃午餐,且没有一例发病。
流行病学专家把调查资料整理为一览表(表1)。





表1描述的是调查者收集的一些信息,表1里的情况不包括10月31日前发病的2 个病例和不吃午餐的15名成员。 食品污染来源调查:10月31日下午2时在A村的午餐是前一天晚上10时在M镇 准备的,有米饭、油炸羊排和西红柿酱。煮好的米饭盛放在两个大罐内,羊排放在顶 部,西红柿酱则放在第三个罐内。 这些装有食物的罐子用金属盖盖好,放于厨房附近一个敞开着的地方,罐子放在 岩石之间,应该没有被任何人接触过。31日早晨,用汽车将这些罐子送到A村,下午 2时从汽车内取出供应。A村那天中午的温度有35℃。这些食物从准备到食用未经冷 藏。 对准备午餐的厨师和所有其他成员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其在准备午餐前或当时 有无任何疾病。所有被调查的人员均否认自己及其他准备午餐的人员有任何疾病。没 有采集任何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下为逐字引用调查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报告 “这些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Clostridiumperfringens)。该菌可在 所食食物和病人大便中检测到。然而在暴发点没有进行试验室诊断。所有参加的调查 完全是根据流行病学基础。从流行病学分析获得的潜伏期和其他的数据提示产气荚膜 杆菌是致病因子。该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和尘埃中,因此,有很 多的机会污染食物。假如熟肉食物在适宜的缺氧环境中慢慢地冷却时,在煮炊过程中 未被杀死或其后来自尘埃的孢子可以生长,并在数小时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事实上 在M镇的朝圣营地缺少卫生烹调设施。食物通常在有尘埃并通风的地方准备,提供了 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理想条件。 微生物的类型、经常被污染食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式、以及吃过与未吃羊排人群 的罹患率差异,提示羊排可能为这次暴发的传染源。 结论:在A村涉及的急性胃肠炎是一次暴发。它是一种共同来源的暴发,传染源 为在A村午餐中被污染的肉制品。潜伏期约13小时。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和腹泻, 无发热。这次暴发的致病因子最可能是产气荚膜杆菌。”

简述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调查。列出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可疑食物污染的因素。
8.问答题

1979年11月1日早晨,被派遣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前往麦加朝圣途中的 一家清真寺,发生了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腹泻,随后代表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症状。当天晚 上他回到Muna(M镇)后,同时开始了调查。 这位流行病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几位 病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流行病学家很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112 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了66例病人,其中2例在科威特朝圣出发前已发病,64例在10月 31日下午或晚上出现症状。 关于朝圣的描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由112名成员组成,乘汽车从科威特到麦 加。10月30日所有成员在M镇过夜。31日凌晨赶到Arafat(A村),8:00在那里吃 早餐,喝加奶茶和不加奶的茶,牛奶是在早餐前临时用沸水冲奶粉制成,早餐后从事教会服务活动。下午2时,所有代表团成员共进午餐,吃一种典型的科威特午餐,由 米饭,肉和西红柿酱三种食物组成,大多数人都吃了上述三种食物。午餐于10月30 日在M镇准备,10月31日凌晨由小货车送到A村。10月31日傍晚时,代表团成员回 到M镇。 临床表现描述:调查总共发现66例胃肠炎病例。所有病例是急性发病,主要症状 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少数有频繁便血,无发热症状,所有病例在12-24小时内 恢复正常,约20%病人就诊,调查人员没有采集大便标本进行检查。 午餐与发病调查:调查者确认朝圣时发病的64例病例,其发病与10月31日下午 2时在A村城市所吃的午餐有关。15个代表没有吃午餐,且没有一例发病。
流行病学专家把调查资料整理为一览表(表1)。





表1描述的是调查者收集的一些信息,表1里的情况不包括10月31日前发病的2 个病例和不吃午餐的15名成员。 食品污染来源调查:10月31日下午2时在A村的午餐是前一天晚上10时在M镇 准备的,有米饭、油炸羊排和西红柿酱。煮好的米饭盛放在两个大罐内,羊排放在顶 部,西红柿酱则放在第三个罐内。 这些装有食物的罐子用金属盖盖好,放于厨房附近一个敞开着的地方,罐子放在 岩石之间,应该没有被任何人接触过。31日早晨,用汽车将这些罐子送到A村,下午 2时从汽车内取出供应。A村那天中午的温度有35℃。这些食物从准备到食用未经冷 藏。 对准备午餐的厨师和所有其他成员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其在准备午餐前或当时 有无任何疾病。所有被调查的人员均否认自己及其他准备午餐的人员有任何疾病。没 有采集任何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下为逐字引用调查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报告 “这些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Clostridiumperfringens)。该菌可在 所食食物和病人大便中检测到。然而在暴发点没有进行试验室诊断。所有参加的调查 完全是根据流行病学基础。从流行病学分析获得的潜伏期和其他的数据提示产气荚膜 杆菌是致病因子。该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和尘埃中,因此,有很 多的机会污染食物。假如熟肉食物在适宜的缺氧环境中慢慢地冷却时,在煮炊过程中 未被杀死或其后来自尘埃的孢子可以生长,并在数小时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事实上 在M镇的朝圣营地缺少卫生烹调设施。食物通常在有尘埃并通风的地方准备,提供了 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理想条件。 微生物的类型、经常被污染食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式、以及吃过与未吃羊排人群 的罹患率差异,提示羊排可能为这次暴发的传染源。 结论:在A村涉及的急性胃肠炎是一次暴发。它是一种共同来源的暴发,传染源 为在A村午餐中被污染的肉制品。潜伏期约13小时。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和腹泻, 无发热。这次暴发的致病因子最可能是产气荚膜杆菌。”

症状和潜伏期信息如何帮助你缩小各种鉴别诊断?
9.问答题

1979年11月1日早晨,被派遣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前往麦加朝圣途中的 一家清真寺,发生了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腹泻,随后代表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症状。当天晚 上他回到Muna(M镇)后,同时开始了调查。 这位流行病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几位 病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流行病学家很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112 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了66例病人,其中2例在科威特朝圣出发前已发病,64例在10月 31日下午或晚上出现症状。 关于朝圣的描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由112名成员组成,乘汽车从科威特到麦 加。10月30日所有成员在M镇过夜。31日凌晨赶到Arafat(A村),8:00在那里吃 早餐,喝加奶茶和不加奶的茶,牛奶是在早餐前临时用沸水冲奶粉制成,早餐后从事教会服务活动。下午2时,所有代表团成员共进午餐,吃一种典型的科威特午餐,由 米饭,肉和西红柿酱三种食物组成,大多数人都吃了上述三种食物。午餐于10月30 日在M镇准备,10月31日凌晨由小货车送到A村。10月31日傍晚时,代表团成员回 到M镇。 临床表现描述:调查总共发现66例胃肠炎病例。所有病例是急性发病,主要症状 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少数有频繁便血,无发热症状,所有病例在12-24小时内 恢复正常,约20%病人就诊,调查人员没有采集大便标本进行检查。 午餐与发病调查:调查者确认朝圣时发病的64例病例,其发病与10月31日下午 2时在A村城市所吃的午餐有关。15个代表没有吃午餐,且没有一例发病。
流行病学专家把调查资料整理为一览表(表1)。





表1描述的是调查者收集的一些信息,表1里的情况不包括10月31日前发病的2 个病例和不吃午餐的15名成员。 食品污染来源调查:10月31日下午2时在A村的午餐是前一天晚上10时在M镇 准备的,有米饭、油炸羊排和西红柿酱。煮好的米饭盛放在两个大罐内,羊排放在顶 部,西红柿酱则放在第三个罐内。 这些装有食物的罐子用金属盖盖好,放于厨房附近一个敞开着的地方,罐子放在 岩石之间,应该没有被任何人接触过。31日早晨,用汽车将这些罐子送到A村,下午 2时从汽车内取出供应。A村那天中午的温度有35℃。这些食物从准备到食用未经冷 藏。 对准备午餐的厨师和所有其他成员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其在准备午餐前或当时 有无任何疾病。所有被调查的人员均否认自己及其他准备午餐的人员有任何疾病。没 有采集任何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下为逐字引用调查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报告 “这些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Clostridiumperfringens)。该菌可在 所食食物和病人大便中检测到。然而在暴发点没有进行试验室诊断。所有参加的调查 完全是根据流行病学基础。从流行病学分析获得的潜伏期和其他的数据提示产气荚膜 杆菌是致病因子。该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和尘埃中,因此,有很 多的机会污染食物。假如熟肉食物在适宜的缺氧环境中慢慢地冷却时,在煮炊过程中 未被杀死或其后来自尘埃的孢子可以生长,并在数小时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事实上 在M镇的朝圣营地缺少卫生烹调设施。食物通常在有尘埃并通风的地方准备,提供了 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理想条件。 微生物的类型、经常被污染食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式、以及吃过与未吃羊排人群 的罹患率差异,提示羊排可能为这次暴发的传染源。 结论:在A村涉及的急性胃肠炎是一次暴发。它是一种共同来源的暴发,传染源 为在A村午餐中被污染的肉制品。潜伏期约13小时。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和腹泻, 无发热。这次暴发的致病因子最可能是产气荚膜杆菌。”

确定或计算潜伏期的最短、最长、平均值、中位值、众数、全距和标准差。
10.问答题

1979年11月1日早晨,被派遣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前往麦加朝圣途中的 一家清真寺,发生了急性腹部痉挛性疼痛和腹泻,随后代表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有类似症状。当天晚 上他回到Muna(M镇)后,同时开始了调查。 这位流行病学家为了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科威特医学代表团中的几位 病人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流行病学家很快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112 名代表团成员进行了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了66例病人,其中2例在科威特朝圣出发前已发病,64例在10月 31日下午或晚上出现症状。 关于朝圣的描述:科威特医学代表团,由112名成员组成,乘汽车从科威特到麦 加。10月30日所有成员在M镇过夜。31日凌晨赶到Arafat(A村),8:00在那里吃 早餐,喝加奶茶和不加奶的茶,牛奶是在早餐前临时用沸水冲奶粉制成,早餐后从事教会服务活动。下午2时,所有代表团成员共进午餐,吃一种典型的科威特午餐,由 米饭,肉和西红柿酱三种食物组成,大多数人都吃了上述三种食物。午餐于10月30 日在M镇准备,10月31日凌晨由小货车送到A村。10月31日傍晚时,代表团成员回 到M镇。 临床表现描述:调查总共发现66例胃肠炎病例。所有病例是急性发病,主要症状 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少数有频繁便血,无发热症状,所有病例在12-24小时内 恢复正常,约20%病人就诊,调查人员没有采集大便标本进行检查。 午餐与发病调查:调查者确认朝圣时发病的64例病例,其发病与10月31日下午 2时在A村城市所吃的午餐有关。15个代表没有吃午餐,且没有一例发病。
流行病学专家把调查资料整理为一览表(表1)。





表1描述的是调查者收集的一些信息,表1里的情况不包括10月31日前发病的2 个病例和不吃午餐的15名成员。 食品污染来源调查:10月31日下午2时在A村的午餐是前一天晚上10时在M镇 准备的,有米饭、油炸羊排和西红柿酱。煮好的米饭盛放在两个大罐内,羊排放在顶 部,西红柿酱则放在第三个罐内。 这些装有食物的罐子用金属盖盖好,放于厨房附近一个敞开着的地方,罐子放在 岩石之间,应该没有被任何人接触过。31日早晨,用汽车将这些罐子送到A村,下午 2时从汽车内取出供应。A村那天中午的温度有35℃。这些食物从准备到食用未经冷 藏。 对准备午餐的厨师和所有其他成员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其在准备午餐前或当时 有无任何疾病。所有被调查的人员均否认自己及其他准备午餐的人员有任何疾病。没 有采集任何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下为逐字引用调查这次暴发的流行病学专家的报告 “这些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产气荚膜杆菌感染(Clostridiumperfringens)。该菌可在 所食食物和病人大便中检测到。然而在暴发点没有进行试验室诊断。所有参加的调查 完全是根据流行病学基础。从流行病学分析获得的潜伏期和其他的数据提示产气荚膜 杆菌是致病因子。该微生物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特别是土壤和尘埃中,因此,有很 多的机会污染食物。假如熟肉食物在适宜的缺氧环境中慢慢地冷却时,在煮炊过程中 未被杀死或其后来自尘埃的孢子可以生长,并在数小时内产生大量的繁殖体。事实上 在M镇的朝圣营地缺少卫生烹调设施。食物通常在有尘埃并通风的地方准备,提供了 产气荚膜杆菌污染的理想条件。 微生物的类型、经常被污染食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式、以及吃过与未吃羊排人群 的罹患率差异,提示羊排可能为这次暴发的传染源。 结论:在A村涉及的急性胃肠炎是一次暴发。它是一种共同来源的暴发,传染源 为在A村午餐中被污染的肉制品。潜伏期约13小时。主要症状为痉挛性腹痛和腹泻, 无发热。这次暴发的致病因子最可能是产气荚膜杆菌。”

利用图1来阐明潜伏期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