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先凝固,后升华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

2.单项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3.单项选择题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吸收热量的是()

A、熔化升华汽化
B、凝华升华熔化
C、汽化液化凝固
D、凝华液化凝固

4.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属于凝固的是()

A.初春,窗前细雨绵绵
B.盛夏,山谷白雾弥漫
C.深秋,草丛露珠晶莹
D.严冬,公园冰雕剔透

5.单项选择题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7.单项选择题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露的形成
B.霜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冰的熔化

9.单项选择题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最新试题

倾斜于光轴的平行光线,经过系统后交于像方焦平面上某一点。

题型:判断题

为看清4km处相隔150mm的两个点(设l′=0.0003rad),若用开普勒望远镜观察,则:(1)求开普勒望远镜的工作放大倍率;(2)若筒长L=100mm,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3)物镜框是孔径光阑,求出射光瞳距离;(4)为满足工作放大率的要求,求物镜的通光孔径;(5)若物方视场角2ω=8°求象方视场角;(6)渐晕系数K=50%,求目镜的通光孔径。

题型:问答题

直径3米的园桌中心上方2米处吊一平均发光强度为200坎德拉的灯泡,园桌中心的光照度等于()

题型:填空题

在眼睛的光学成像系统中,明视距离就是近点距离。

题型:判断题

一放大镜焦距f′=25mm,通光孔径D=18mm,眼睛距放大镜为50mm,像距离眼睛在明视距离250mm,渐晕系数为k=50%,试求(1)视觉放大率Γ;(2)线视场2y;(3)物体的位置l。

题型:问答题

一显微镜物镜的垂轴放大率为β=-3x,数值孔径NA=0.1,共扼距L=180mm,物镜框是孔径光阑,目镜焦距f′e=25mm。(1)求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2)求出射光瞳直径。(3)求出射光瞳距离(镜目距)。(4)斜入射照明时,λ=0.55μm,求显微镜的分辨率。(5)求物镜的通光孔径。(6)射物高2y=6mm,渐晕系数k=50%,求目镜的通光孔径。

题型:问答题

有一个玻璃球,直径为2R,折射率为1.5。一束近轴平行光入射,将会聚于何处?

题型:问答题

试根据衍射来估计,在离地面1千米高处飞翔的鹰,是能看清大小为2厘米的小老鼠还是只能发现它的存在?设鹰眼的敏感光平均波长为550nm,瞳孔直径d取最大的10毫米。

题型:问答题

对轴外物点B作图求像。

题型:问答题

以下四种被瞄准图案中,()图案人眼的瞄准精度最低。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