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街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已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归纳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材料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半月谈》2009年第1期(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4.问答题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5.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一《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内容,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最新试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50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题型:问答题

简述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及其局限性。

题型:问答题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归纳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题型:问答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题型:问答题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题型:问答题

请从日本的角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简述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题型:问答题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个人主义伦理观”走向民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题型:问答题

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影响。

题型:问答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