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材料二1897年,英国某杂志为庆祝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超过了以往六百年。”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的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南北分裂”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2)材料二中出现“女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分别指出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4)“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理由。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西塞罗材料二虽然法律已经颁布,但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公元前254年,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大祭司科伦卡尼乌斯公开传授法律知识,解答人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法律从秘密走向公开,广受欢迎。--周枏《罗马法原论》材料三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周枏《罗马法原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罗马法的有关规定,归纳出罗马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罗马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3)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又有什么转变?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古罗马人对法律有怎样的态度?
3.问答题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日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4.问答题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常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1)据材料一,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2)结合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形势,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民族独立关系的认识。
5.问答题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街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孙中山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已与国民革命为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于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孙中山1924年《北上宣言》(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2)归纳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生变化的因素。
6.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清史稿》材料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半月谈》2009年第1期(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针对材料二的建议,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3)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9.问答题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10.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一《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根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内容,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最新试题

简述西方近代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基本内容及其影响。

题型:问答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题型:问答题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题型:问答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50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题型:问答题

简述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

题型:问答题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内容。

题型:问答题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题型:问答题

简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历史影响。

题型:问答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题型:问答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