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实录(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思想家、哲学家、曾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的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课文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个设问句,运用设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语言说一说。(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师:一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就要我们先做一思考,激发我们阅读文章的兴趣。像我们的《语文读本》中就有这样的一些题目。如摩罗《巨人何以成为巨人》、宗春山《男女分班有必要吗》、贺仲明《阿Q为什么是农民》。在中考作文中,好多考生也用设问式的命题来提高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如《既生亮,何生关张》《谁偷了玉坠》等。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通读文本,明确"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问题。(学生通读课文,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样就使这三个原因在语言结构上保持一致,都是动宾结构。同学们,你们从这三个原因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生:三个分论点都处在每段文字的开头。生:虽然都处于开头,但在表述上有所变化。第二个分论点加上了"以同样的热情",第三个分论点加上了"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师:分论点处于开头,观点鲜明醒目。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述呢?用结构一致的短语表达不是更为简洁吗?(学生思考,相互讨论)生:这样表达是为了使各个分论点之间,在结构上衔接紧密,逻辑性强。同时也说明这三个分论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有一定的层进关系。师:是的,这三个分论点是一种层进式的关系。"对爱情的渴望"是就个体自我而言,是人类最原始的感情:"对知识的追求"是就自然与社会而言,是提高自己素养必需的精神活动;"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就整个人类或宇宙而言,是最高的情感。
刚才我们说了,主体内容不是并列式结构,是层进式结构。那么你们还知道,议论文的结构方式还有哪些呢?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了议论文另外两种结构方式。且举了本文的例子,说明是总分式结构。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下发的爱尔兰巴克莱的《幸福》一文。认真阅读,请从行文结构和论证方法上与《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进行比较。(学生先自学《幸福》,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班里交流)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比较得很到位。这两篇作为议论性的文章在表述上各有特点,各显异彩。下面请同学们再从论证的方法上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的比较分析都非常精当。尤其是最后一个同学比较得更为细切。好的议论文写作,我们不光要找出论据,更要有自己的分析,打通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使文章充分体现出论证严密性。刚才同学们说了《幸福》一文,议论文的论据体现了多样性,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既有例证又有引证。而《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论据的使用极为单一。同学们是否可以把其中某一个分论点的论据丰富一下。(学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文章的学习就告一段落了。可以说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希望各位同学既要明白"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的道理,还要学会议论文写作的常见结构以及论证的方法。阅读以上教学实录(节选),请从教材使用的角度进行评析。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单项选择题对下面《琵琶行》的板书设计,分析不恰当的选项是()。

A.具有概括性,展示出了关键、难点问题
B.明确了内容的逻辑关系
C.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文本
D.对比式板书,有利于探究学习

5.单项选择题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改编剧本,对这一设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B.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C.新颖别致,能够激起学生兴趣
D.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内涵

9.单项选择题学习《赤壁赋》教师总结课堂说“希望大家都能像苏轼一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对这一结束语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B.总结语能体现文本思想内涵
C.结束语过于单一
D.虎头蛇尾,不利于学生理解文本

最新试题

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作为教师,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学生。其实备学生太难了。一个班级五十多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语文素养是不同的;同一个学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态、情绪等心理和身体的状况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第二,所学内容的不同也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充分。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或不同思想倾向的文本都会因学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着不同的阅读效果。而任何一点的不同都可能影响一节课的教学环节。这样,我们可以说,备学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个大略的层次上做一个大概的估计。以下对于这一教学反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学校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教师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一次阅读相关文献的课外活动,对教师这一做法分析不恰当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教师设计“新闻与传记”系列的选修课程,下列选项中适合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这是《祝福》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不恰当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介绍作者三、检查预习四、听录音范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五、模仿录音,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思考:(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围绕主旨,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六、整首诗语言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能让人感受到海子对幸福的渴望,以及透露出的无奈。请大家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海子的情感。七、品读1.读完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精神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2.这首诗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找出你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谈谈感受。八、诵读品读后我们对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诗歌的温馨祝福与诗人的冷峻死亡中,我们更能够珍惜诗人的祝福,珍惜生活的美好。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深情诵读,再次体味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思想。九、结语问题:这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课的教学过程,请认真阅读并作出评析。

题型:问答题

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太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活动,既需要像做饭一样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例如每天的预习,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生字、词语以及相关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初次阅读课文,是必须掌握的。而有时也有一些变化是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的,例如我在教学《变色龙》的时候要求学生把自己朗读的最好的段落录下来,让学生通过读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以下是一名教师确定《望岳》教学目标的依据,按照要求答题。(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模仿、改写诗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的特点。例如:某一单元中主要是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说,而四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但是对比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既看到知识的整体特征,又看到每一课的特点。既要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的氛围。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下面《琵琶行》的板书设计,分析不恰当的选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在“预设”“生成”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固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将“反思”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反思型教学。什么是反思型教学呢?一般认为,反思型教学是一种循环或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一直关注教学目的和结果,重视教学反思和探究能力。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