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材料: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利用可拆卸的DNA模型教具,把模型建构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1)初步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教师通过三维动画展示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图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2)通过组装DNA模型,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猜测一下每一个零件分别代表什么结构。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要求学生用桌面的DNA模型的小零件组装成脱氧核苷酸,组装好后,互相检查组装出来的模型最多共有多少种脱氧核苷酸。学生相互检查,相互交流、纠正后得出“共有4种脱氧核苷酸”的结论。教师再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各组把每个成员做的“核苷酸”连接成DNA。通过教师的提醒,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更正,进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3)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所做的DNA模型,总结DNA分子的共同性与特异性以及碱基的数量关系。根据材料回答:(1)该教学设计需要老师很强的课堂组织技能,课堂组织的目的是什么?(2)简述模型作为直观教具的具体作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材料:某教师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1)问题情境创设:犯罪分子逃亡几年后,经过DNA鉴定可以确定犯罪分子,为什么通过DNA能确定身份?(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观察并回答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问题情境创设: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问题:(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2.问答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以下内容摘自某校学生的实验报告: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目标: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2.识别光学显微镜下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材料用具:藓类、菠菜或黑藻的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清水、健那绿染液等。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①在观察黑藻前10min,用40℃的水浸泡黑藻的叶。这样的叶用于制作临时装片,便于观察到黑藻的叶绿体随细胞质而流动。②在适宜的温度下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可以将健那绿染液保持在37℃,尽可能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染色期间保持在生活状态。③用健那绿染液染色时,要染色10~15min。在此期间要适当添加染液,以保证细胞不干燥。(2)观察①观察时,注意通过调整光圈来调节反射光线的强弱,使进入物镜的光线不要太强。②按照正确的观察顺序,先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的物像,通过移动临时装片选择单层的典型细胞.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问题:(1)分析以上材料,按教学活动特点分,该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2)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前一定要认真准备,教师应从哪几方面做好实验教学准备。
5.问答题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筛选,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筛选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筛选,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筛选,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代。(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筛选,得到的F1代自筛选,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筛选。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过程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的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___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筛选,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6.单项选择题“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达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7.单项选择题“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植物吸水-渗透吸水”,体现了知识的哪个方面的分析?()

A.因果分析
B.要素分析
C.层次分析
D.网络分析

8.单项选择题下列资源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A.实验室与图书馆
B.家禽与家畜
C.家长与亲戚
D.花园与宠物

9.单项选择题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是()。

A.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提倡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最新试题

下列能体现生命系统层次从简单到复杂的是()①皮肤②胃粘膜③神经元④变形虫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病毒⑦一片草地上所有山羊⑧一池塘中的所有鱼⑨一片森林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①心脏②血液③神经元④一株蒲公英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⑥噬菌体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一个湖泊⑨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⑩一片草地的所有昆虫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人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精子(含有很少细胞质)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说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研究人员对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了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则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①衣藻②硝化细菌③乳酸菌④蓝藻⑤蛔虫⑥水稻

题型:单项选择题

分析下表,可推测()(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