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罗马法原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材料说明罗马法()

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
B.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注意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D.蕴含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1840年,英国塞缪·肯纳德建立了一条横越大西洋的定期航运线,预先宣布轮船到达和出发的日期。肯纳德宣扬他的航线是已经取代“与帆船时代不可分离、令人恼火的不规则”的一条“海洋铁路”。这表明()

A.跨越大西洋的通讯已经开通
B.工业革命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
C.英国由此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D.内燃机的使用使人类进人电气时代

2.单项选择题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5.单项选择题1938年3月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之小胜,而成全局之大胜”这里,蒋介石()

A.认为时空因素是胜利的根本
B.效仿中共全民族抗战路线
C.暴露出消极抗战的思想
D.表达了持久抗战的思想

7.单项选择题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

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8.单项选择题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这表明()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10.单项选择题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

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
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
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最新试题

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规定,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解负令》的颁布()。

题型:单项选择题

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下关于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说法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而农业总产值则达到了85%,尤其是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当时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苏联的改革()。

题型:单项选择题

美国成功地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保持了地方的创造性。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一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朱熹将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八至十五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坏璞”,十五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重点是“教理”。据此可知()。

题型:单项选择题

“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因难局面,党和国家()。

题型:单项选择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以下不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这是哪一次历史事件的结果?()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