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某6层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提示:使用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最接近于()kN。

A.153
B.258
C.466
D.525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最新试题

由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层弹性层间位移,现已知第8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该框架结构在第8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θp,8=()。

题型:单项选择题

工程所在场地的地基土的构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时,确定其建筑场地类别为()类。

题型:单项选择题

《高规》7.2.9条规定了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要求地震作用组合时要求两个公式中差一个γRE好理解,为什么加减号还不一样呢?

题型:问答题

单向板上在(b×l)面积上的等效均布荷载q最接近于()kN/m2。

题型:单项选择题

梁端截面根据实配钢筋(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的Mbua,要不要考虑γRE?

题型:问答题

建筑设计中多处需要控制层间刚度的比值,能否总结一下?

题型:问答题

还需考虑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载和三种可变荷载确定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的简化规则。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结构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Evk最接近于()kN。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10版《抗规》表3.4.2中判别竖向不规则时用到楼层侧向刚度,那么,楼层侧向刚度如何计算?

题型:问答题

计算得顶层的弹性层间位移θe,8=()。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