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湿热病篇》的作者是()

A.薛雪
B.吴瑭
C.叶桂
D.王士雄
E.吴有性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创三焦辨证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王孟英
C.吴鞠通
D.吴义可
E.章虚谷

2.单项选择题创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叶天士
E.薛生白

3.单项选择题我国第一本温病学专著是()

A.《温疫论》
B.《温热论》
C.《温病条辨》
D.《温热暑疫全书》
E.《疫疹一得》

4.单项选择题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叶天士
B.吴又可
C.王安道
D.刘河间
E.吴鞠通

5.单项选择题提出"伤寒六经传变皆是热证"、"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葛洪
C.刘河间
D.叶天士
E.吴鞠通

6.单项选择题首先提出对伤寒方因地、因时、因人进行灵活加减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吴又可
C.王安道
D.刘河间
E.朱肱

7.单项选择题"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语出()

A.《温热论》
B.《温疫论》
C.《内经》
D.《伤寒论》
E.《难经》

8.单项选择题"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热病,有湿温",语出()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伤寒例》
D.《难经》
E.《金匮要略》

9.单项选择题关于温病病因的记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语出()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诸病源候论》
E.《温疫论》

10.单项选择题宋、金、元是温病学发展的()

A.萌芽时期
B.成长时期
C.形成时期
D.停滞时期
E.继续发展时期

最新试题

怎样理解"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题型:问答题

如何理解"先安未受邪之地"?

题型:问答题

为什么说"入营尤可透热转气"?

题型: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52岁,2000年7月6日就诊。身热自汗,气短神疲3日。患者烈日下劳作,突发高热,烦渴,头晕,服藿香正气水不效,就医时症见:身热(T:39℃),心烦口渴,汗出淋漓,小便短赤,气短而促,肢倦神疲,苔黄而干,脉虚无力。

题型:问答题

试述春温的治疗原则?

题型:问答题

怎样鉴别烂喉痧与白喉?

题型: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24岁,2003年7月20日就诊。身热,乏力,胸闷欲呕3日,身目发黄1日。患者3日前出席朋友宴会,饮酒颇多,途中适逢大雨,是夜即发热(T:38℃),无汗,胸闷,四肢酸楚,倦怠乏力,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尿黄赤。今见身目发黄而就医,现在症:身热,口渴喜冷饮,饮不多,胸闷腹胀,恶心欲呕,肢酸乏力,尿黄赤。查:精神疲倦,咽红,扁桃体不肿,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题型:问答题

竹叶石膏汤中"法夏"的作用是什么?

题型: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女性,70岁,2001年3月20日就诊。咳嗽胸痛5日,低热、干咳1日。患者5日前发热(T:38.6℃),咳嗽气喘,胸闷胸痛,经某医院检查诊为肺炎,住院用西药抗菌消炎及支持治疗,病情好转,现症低热,干咳不已,痰少而黏,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题型: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18岁,2003年7月15日就诊。起病3日,仍身热(38℃),恶寒少汗,头身重痛,四肢沉重,胸闷不舒,口淡不渴,苔厚白腻,脉缓。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