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风湿关节炎 B.风湿性关节炎 C.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心功能不全 D.骨性关节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A.皮肤神经末梢去敏化 B.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 C.连续交感神经节阻滞 D.硬膜外腔吗啡泵植入 E.脊髓电刺激
A.链球菌感染 B.水痘-疱疹病毒感染 C.免疫力下降 D.皮肤接触感染 E.生活环境过于潮湿 F.过敏反应
A.根据治疗情况,患者选择舒适能耐久的体位 B.背部肌肉厚部位的穴位,可直刺;肌肉较薄或靠近内脏的部位,可斜刺;头部及某些重要脏器的部位,可横刺 C.针扎入穴位到达一定深度时,患者往往产生酸、胀、沉重等感觉,同时医生手指下有沉紧感觉,称之为"得气" D.针刺入穴位后,多用提插捻转等方法行针 E.根据该患者的病情,应采用泻法为主 F.针的长度一般为4.5~8.5寸,规格为26、28、30号多种类
A.C3 B.C4 C.C5 D.C6 E.C7
A.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4~S1神经后外侧支 B.在骶棘肌外缘与髂嵴的交点稍内侧自腰背筋膜后层为穿出点 C.此穿出点因外伤、炎症等原因,易引起臀上皮神经卡压,出现相应临床症状 D.腰臀部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弯腰不受限,行走困难 E.上臀部痛觉减退或痛觉过敏,下肢感觉及运动良好 F.治疗措施包括休息、理疗、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或阻滞治疗
A.局部推拿按摩 B.肌肉伸展强化 C.肌肉刺激治疗 D.肌激痛点注射 E.银质针导热治疗 F.康复治疗 G.小针刀松解治疗
A.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B.肿瘤平面以下,对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肿瘤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肿瘤平面以下,同侧触觉深感觉减退,对侧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 E.肿瘤平面以下,对侧触觉深感觉减退,同侧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 F.腰髓以下一侧病变不引起此综合征
A.腰背部持续疼痛,劳累加重 B.神经根痛,沿神经走行放射 C.咳嗽,用力,大便等负压增高时疼痛加剧 D.疼痛区域固定,夜间疼痛或(和)平卧痛 E.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腱反射亢进 F.脊髓部分受压,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
A.在同一病变区域可以反复数次银质针导热治疗 B.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以3天为宜 C.针刺导热部位治疗后短期内常会出现明显肌紧张现象 D.在颈胸椎棘突两旁椎板、肩胛骨脊柱缘附着处软组织进针时要特别谨慎,切勿刺伤脊髓神经或胸膜 E.为了强化银质针治疗效果,针刺时要采用手法产生补泻作用,或强刺激手法产生镇痛作用 F.如果病变范围广,需要重复治疗,治疗一般先从原发的、严重的、主要的病变区域着手,然后向躯干上下或上下肢体延伸,逐个区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