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的思想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8.问答题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的教学片段:师:当中国人民正在欢庆虎门销烟的胜利时,英国议会却一片大乱,英国外相巴麦尊正在大放厥词:“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那个古老衰败而又愚蠢守旧的庞大帝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拒绝跟我们进行全面的贸易,只允许一个小小的港口--广州一地跟我们通商,这使得我们的商品不能够从中赚钱。这早已为我们所不能忍受!现在竟然又野蛮地把我们商人辛辛苦苦运去的、用以养家活命的、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使我们的商人和我大英帝国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同学们,你们对此作何感想呢?生1:他是在胡说八道,颠倒黑白!把害人的鸦片偷运到我国来祸害我们,难道说我们还不能销毁吗?如果我们也把鸦片运到他们那儿,他们能接受吗?生2:虎门销烟是正义的行动,我们也保护正当的贸易。在正当的贸易当中,他们赔了钱。为赚钱,他们才无耻地向我国偷运鸦片。通过贿赂清朝的官员,用走私鸦片的方法来掠夺我国的财富,这才是最不正当和最野蛮的!(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纷纷痛斥巴麦尊的谬论)生3:巴麦尊讲的固然是谬论,但并非没有一点道理,我认为中国是有失误的。师:中国的失误是什么呢?生3:假如当时的中国早一点实行对外开放的话,英国也不至于会向中国偷运鸦片,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了,中国在近代也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屈辱了。生4: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就是来侵略我们的,不可能对中国仁慈!(其他学生对生3的观点纷纷进行驳斥)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当时,工业革命使欧美资本主义得到迅猛的发展,它正在向所有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扩张。那么中国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呢?这跟中国实不实行对外开放有没有关系呢?(教室里恢复了平静)师:假若中国真的早就实行对外开放了,那么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呢?请大家讨论。(一阵讨论过后,学生基本达成共识,即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中国必须吸收外国先进的经验,改革封建制度。中国也极有可能像近代日本那样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摆脱西方列强的奴役。随后,学生们又联想到今天的对外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觉得对外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学生们表示要有博大的胸怀,去吸收世界上所有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问题:请对该教学片段中教师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10.问答题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时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阅读资料并思考下面问题)(1)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他还要感谢()。(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黑人是不是自古就生活在美洲大陆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师:玉米的原产地在哪里?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欧洲的?非洲的咖啡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美洲的?生长在非洲的黑人为什么去了美洲?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4)对亚洲: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问题:请对该教学片段中教师的习题设计进行评价。

最新试题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1956年底),中国农民()。

题型:单项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十几年间,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语”每每可见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间指称和公文用语中“夷”逐渐被“洋”所取代。这反映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这说明科举制()。

题型:单项选择题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岁末年初的抗疫斗争中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称赞。下列人物与其时代精神搭配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12年9月,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令》,公开恢复了清朝的祭孔规定。这引发了()。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辛丑条约》的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和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这一变化表明()。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34年9月,《红色中华》发表社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指出:“为了保卫苏区……我们有时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压迫之下,不能不暂时的放弃某些苏区与城市,缩短战线,集结力量。”该社论有利于进行()。

题型:单项选择题

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相同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