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这说明()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②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单项选择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B.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单项选择题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利用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由于()

A.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不稳定性
B.作为规律的联系具有偶然性
C.作为规律的联系是由外部条件决定的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规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5.单项选择题“国家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涵哲理是()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要承认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要注重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D.要有发展的眼光

6.单项选择题“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7.单项选择题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可变性

8.单项选择题“庖丁解牛”和“揠苗助长”典故中的屠夫和农民的做法得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深刻认识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B.只要敢于解放思想,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C.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成功地利用规律
D.只有积极思考,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9.单项选择题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6日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预期中的近月100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这主要体现了()

A.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

10.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科学发展观
B.抗洪抢险精神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沪杭高铁

最新试题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请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题型:问答题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于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4490平方公里。材料二: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题型:问答题

“失足,你可能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挽回”。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都着力梳理“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城市社会风气,打造“信用城市”的品牌,并突出“诚实守信”的主题,深入进行诚信经营、信守合同、服务优质等方面的教育。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打造“信用城市”的品牌?

题型:问答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的合理性。

题型:问答题

2011年6月30日下午,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最短旅行时间为4小时48分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上海公民晓丹获悉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下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题型:问答题

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必要性。

题型:问答题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题型:问答题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物质与意识的道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题型:问答题

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引起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群众生活也日趋贫困。贵州省茂兰保护区,向当地居民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帮助原住民提高生产技能,发展替代性能源,并充分利用喀斯特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优势发展旅游业。经过近二十年的保护管理,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茂兰保护区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题型:问答题

30年前,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自发实行土地“大包干”为标志性事件,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率先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起步。从1978年到2008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4680元,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农村30年来的改革举措。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