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构成要素一般不包括:()

A.正文系统
B.辅助系统
C.配套资源
D.史学专著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单项选择题21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历史课程的定位不包括:()

A.非专业的历史教育
B.通识性课程
C.人文社会课程
D.大学历史课程预备

4.单项选择题‍以下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是:()

A.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
B.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
C.叶蠖生的《中国历史课本》
D.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

5.单项选择题我国近代自编的新式历史教科书是:()

A.丁宝书的《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B.夏曾佑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
C.吕思勉的《自修适用白话文本国史》
D.顾颉刚、王仲麟的《初中历史课本》

6.单项选择题中国古代研究历史的入门路径是:()

A.儒家经典
B.诸子之学
C.史学专著
D.文学作品

7.单项选择题在处理教材内容与史学研究新成果的关系上:()

A.以教材为主,不考虑史学研究
B.密切关注新成果,及时用新成果取代教科书内容
C.在课标的基础上适当参考新成果
D.在新成果和教科书内容之间选择最优

8.单项选择题‍分析历史教科书内容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

9.单项选择题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分析历史教科书内容时最容易被忽视的是:()

A.事实类知识
B.概念类知识
C.方法类知识
D.陈述性知识

10.单项选择题​以下不是历史教科书的构成基本要素的是:()

A.历史观
B.历史知识
C.作业和习题
D.学情

最新试题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关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课文摘录: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万隆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题型:问答题

‌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构成要素一般不包括:()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学历史教科书为学生历史学习提供的最基本的内容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2)课文摘录:《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被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题型:问答题

‌历史教科书分析的根本依据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课文摘录: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可以从保留至今的老电影、老照片里,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题型:问答题

我国近代自编的新式历史教科书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2)课文摘录: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古树,都化为灰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进逼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亲率援军赶到。敌人用炮火猛轰太平军,太平军镇定自若。华尔误以为太平军没有还手之力,就指挥洋枪队冲锋。太平军瞄准洋枪队冲在前面的士兵,一阵射击,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华尔也身中数弹,从马上栽下来,被部下救走。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题型:问答题

决定教师教材处理效果的因素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课文摘录: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