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民族结构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名词解释次生形态民族
4.名词解释民族识别
5.名词解释共同心理认同
6.名词解释共同风俗习惯
7.名词解释共同文化
8.名词解释共同语言
9.名词解释共同生产方式
10.名词解释族体渊源

最新试题

‎不同族群持续地接触一段时间后因互相传播、采接、适应和影响,而使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体系发生大规模的变异的一种过程及其结果是形容哪个概念?()

题型:单项选择题

​1998年联合国提出了什么概念,强调不同文化、价值、不同民族的人们,通过深入的交流和对话,达到文明之间的共生的理念?()

题型:单项选择题

‌哪位学者提出“从周边看中心”的方法论?()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由于开发对于狩猎采集社会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多人类学家开始呼吁如何利用原住民族的什么知识与“科学的生态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进一步维护当地人的利益?()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民族学、人类学对于“传统”的复兴和创造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把握,主要指与过去历史上静态的时间概念相比,更为关注的是和过去紧密相连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

题型:单项选择题

‍由于全球范围内对少数民族社会所居住的生态环境的开发以及生产方式等的变化,一些如狩猎采集民社会已由萨林斯所说的为“原始的富裕社会”,正在变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民族之间形成的关系体,所有民族形成了互联网似的互动中,我们称之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李亦园先生将文化分成哪两类?()

题型:多项选择题

‎费孝通先生在1999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中期会议上的主题发言所提出的主题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民族互动非常剧烈的中国社会,用所谓“纯”的观念,单纯站在汉族的角度去理解汉族文化和社会,会陷入()。

题型: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