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简述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的思想的?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

9.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众共同的想法是“已经从读过的许多书中知道许多事情,同样也从各种不同的人中了解了许多事情……我准备……去经历和亲眼看看那些事物,以便我可能因此使得自己得到一些满足,以便我可能为后代赢得一些名声。”--《麦哲伦航行记》的作者毕加费塔语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是双重的……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和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的“日心说”遥相呼应,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有关信条。如果马丁·路德等人还在大力提倡读圣经原著以反对教皇专制,那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
材料三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以上材料均摘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的具体含义指什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角度指出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文明之间的交流呈现出哪些特点?

10.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20世纪初,俄国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五位,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但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和法国的1/5。工人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1913年,在5%拥有500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全国大约54%的工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得早,而在欧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晚得多。--摘编自江流《苏联演变历史的思考》
材料四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送命,死得毫无意义。”列宁曾说:“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伟大的世界运动”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
(3)俄国的这条“奇怪的道路”,在1917年11月到1920年底又是如何走下去的?有何作用?
(4)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针对俄国走的这条“奇怪的道路”,一些人对其否定的态度又甚嚣尘上,认为十月革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驳斥这一错误观点。

最新试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4)材料四中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题型:问答题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题型:问答题

(1)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4)恩格斯曾评价道:“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题型:问答题

(1)分析材料一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并分析其影响。(3)材料三中我国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题型:问答题

简述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的具体表现。

题型:问答题

(1)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经济原因及影响。(2)据材料概括苏联历史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并产生了什么危害?

题型:问答题

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题型:问答题

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题型:问答题

简述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题型:问答题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2)概括出材料五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哲学思想?(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