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A.化学2
B.化学与技术
C.物质结构与性质
D.化学反应原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建议】(1)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的措施。
(2)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3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4节硝酸硫酸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一部分片段
硫酸
硫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能与很多物质反应。图4.27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4-9】
在一个带导管的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丝状的钢丝。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盖好胶塞,使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加热。把放出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冷却后,把试管里的液体慢慢倒入盛有少量水的另一支试管里,观察溶液的颜色。

问题: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写出【实验4-9】的现象,并列出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浓硫酸有哪些特性?怎样稀释浓硫酸?
(5)给这一节课设计一个导入方式。

2.问答题

背景材料: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
·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问讲解】
·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解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拓展】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
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

6.单项选择题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NA
C.1mol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7.单项选择题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

A.PH3
B.NH3
C.N3H4
D.H2O

8.单项选择题下列化合物的沸点最高的是()。

A.己炔
B.正己烷
C.正己醇
D.1-氯乙烷

9.单项选择题定温定压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条件是()。

A.ΔrHm<0
B.ΔrHm>0
C.ΔrGm<0
D.ΔrGm>0

10.单项选择题某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NaHA溶液中一定是c(Na+)>c(HA-)c(OH-)>c(H+
B.在Na2A溶液中一定是c(Na+)>c(A2-)C>(OH-)>c(H+
C.在NaHA溶液中,c(Na+)+c(H+)=c(HA-)+2c(A2-)+C(OH-
D.在Na2A溶液中,c(H+)=c(HA-)+2c(A2-)+C(OH-

最新试题

已知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amol/L和bmol/L氨水质量分数且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化学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依据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属于高中模块的内容(填模块名称)。(2)实验1、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1:()实验2:()实验3:()(3)根据实验1、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4)在实验2中,观察到少量黑色物质的出现,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5)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题型:问答题

下列甲基环乙烷的构象中,能量最低的一个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列表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现代化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是()。①重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②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③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是(),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题型:问答题

下列教学行为中,教师使用教学媒体最佳的一组是()。①展示乙烯分子结构的球棍模型②播放"2007无锡事件"视频③用flash动画展示"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④用flash动画展示"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机理"⑤呈现酸雨造成经济损失的数据及空气污染指数的说明和图示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教师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然后让学生自主去获取资料、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思想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完善认知结构,该教师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志趣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选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适合的化学教学策略?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