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县烟草专卖局接到群众举报,县城甲零售户出售假烟,遂指派执法人员A、B前往调查。两名执法人员佩戴徽章出示了检查证件,表明了身份。后在甲的经营场所内查获假烟35条,取得销售账册1册,并采取了先行登记保存措施。A、B现场制作了检查笔录,对甲进行了询问,甲供述本次共购进35条,准备销售但尚未售出。询问笔录没有经甲阅读和确认签字。执法人员对检查过程进行了录像,为增强录像的证明力,对甲的辩解及其他不利于执法人员的部分进行了删减。案件审理过程中,执法人员从甲记录的销售账册发现,甲共购进了40条,已经售出5条,遂对甲进行了教育,并就进货数量再次对其进行询问,甲承认因害怕被处罚未如实陈述,实际购进了40条,已经售出了5条。办案人员认为,对甲第二次询问制作的笔录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第一次询问笔录予以舍弃,不作为定案的依据。

请问在本案中,执法人员使用了哪些证据审查方法?具体体现在哪里?(6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7.问答题

2012年10月10日,甲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根据举报在零售户“名轩烟酒店”(店主张某,持有甲市A区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内查获一批违法卷烟,均无当地烟草公司激光喷码,其中X品牌卷烟60条,当地零售指导价210元/条;Y品牌卷烟320条,当地零售指导价400元/条。执法人员在该店内查获记载违法卷烟销售记录的账册一本,据账册记载,今年5月份以来,张某累计销售X品牌卷烟130条,销售金额27000元;销售Y品牌卷烟70条,销售金额28000元。经省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X品牌卷烟为真品卷烟,Y品牌卷烟为假冒注册商标卷烟。另据调查,张某今年33岁,精神健康状况正常,其曾于2012年3月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Y品牌卷烟,被A区工商局给予过两次行政处罚。甲市烟草专卖局认为该案涉嫌构成刑事犯罪,指定专卖管理人员老王和该单位实习大学生小严(尚未获得执法资格)组成专案组,于10月12日提出了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10月19日,甲市烟草专卖局郝副局长作出了批准移送的决定,于当日将案件移送给了本局所在地的甲市B区公安局。B区公安局经审核后认为,该案不属于本机关管辖,遂于当日将此案退回甲市烟草专卖局。10月22日,甲市烟草专卖局将案件移送给甲市公安局,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抄送了甲市检察院。甲市公安局经审核后认为该案部分构成犯罪,遂将不构成犯罪部分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对构成犯罪部分予以立案调查。

对于甲市公安局不予立案的案件部分,甲市烟草专卖局应如何处理?(2分)
8.问答题

2012年10月10日,甲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根据举报在零售户“名轩烟酒店”(店主张某,持有甲市A区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内查获一批违法卷烟,均无当地烟草公司激光喷码,其中X品牌卷烟60条,当地零售指导价210元/条;Y品牌卷烟320条,当地零售指导价400元/条。执法人员在该店内查获记载违法卷烟销售记录的账册一本,据账册记载,今年5月份以来,张某累计销售X品牌卷烟130条,销售金额27000元;销售Y品牌卷烟70条,销售金额28000元。经省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X品牌卷烟为真品卷烟,Y品牌卷烟为假冒注册商标卷烟。另据调查,张某今年33岁,精神健康状况正常,其曾于2012年3月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Y品牌卷烟,被A区工商局给予过两次行政处罚。甲市烟草专卖局认为该案涉嫌构成刑事犯罪,指定专卖管理人员老王和该单位实习大学生小严(尚未获得执法资格)组成专案组,于10月12日提出了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10月19日,甲市烟草专卖局郝副局长作出了批准移送的决定,于当日将案件移送给了本局所在地的甲市B区公安局。B区公安局经审核后认为,该案不属于本机关管辖,遂于当日将此案退回甲市烟草专卖局。10月22日,甲市烟草专卖局将案件移送给甲市公安局,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抄送了甲市检察院。甲市公安局经审核后认为该案部分构成犯罪,遂将不构成犯罪部分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对构成犯罪部分予以立案调查。

指出本案在移送程序中的错误之处,并提出正确做法。(8分)
9.问答题

2012年10月10日,甲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根据举报在零售户“名轩烟酒店”(店主张某,持有甲市A区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内查获一批违法卷烟,均无当地烟草公司激光喷码,其中X品牌卷烟60条,当地零售指导价210元/条;Y品牌卷烟320条,当地零售指导价400元/条。执法人员在该店内查获记载违法卷烟销售记录的账册一本,据账册记载,今年5月份以来,张某累计销售X品牌卷烟130条,销售金额27000元;销售Y品牌卷烟70条,销售金额28000元。经省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X品牌卷烟为真品卷烟,Y品牌卷烟为假冒注册商标卷烟。另据调查,张某今年33岁,精神健康状况正常,其曾于2012年3月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Y品牌卷烟,被A区工商局给予过两次行政处罚。甲市烟草专卖局认为该案涉嫌构成刑事犯罪,指定专卖管理人员老王和该单位实习大学生小严(尚未获得执法资格)组成专案组,于10月12日提出了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书面报告;10月19日,甲市烟草专卖局郝副局长作出了批准移送的决定,于当日将案件移送给了本局所在地的甲市B区公安局。B区公安局经审核后认为,该案不属于本机关管辖,遂于当日将此案退回甲市烟草专卖局。10月22日,甲市烟草专卖局将案件移送给甲市公安局,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抄送了甲市检察院。甲市公安局经审核后认为该案部分构成犯罪,遂将不构成犯罪部分作出不予立案决定,对构成犯罪部分予以立案调查。

本案中,张某构成何种犯罪?请从犯罪构成特征方面简要说明。(8分)
10.问答题

2012年4月13日,甲省A市烟草专卖局接到举报,称本市零售户“一凡名烟名酒店”销售假烟。A市局指派稽查人员小林、小谭、小华前往调查,其中小林、小谭持有省局核发的烟草专卖执法检查证,小华持有省政府法制办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小林、小谭在该店内查获了涉嫌为非法生产卷烟的Y品牌卷烟21条,依法对该批卷烟进行了先行登记保存,并拍摄了照片。小林、小华对店主韩某进行了询问并制作了询问笔录,韩某供述自2月份以来,累计销售Y品牌卷烟90条。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的账册记载,韩某自2月份以来,累计销售Y品牌卷烟292条,销售金额2.32万元。之后,小林、小谭就Y品牌卷烟的销售数额问题,对韩某进行了重新询问,韩某在第二次询问中交待了其累计销售Y品牌卷烟292条的违法事实。调查人员遂采信了韩某的第二次询问笔录,认定韩某销售Y品牌卷烟292条。经省烟草质量检测站鉴定,Y品牌卷烟为“假冒注册商标且伪劣”产品。韩某的邻居吴某向执法人员提供了“听其他人说过韩某销售假烟”的证言,但吴某为精神病人,不能正确表达意志。
4月21日,A市局告知韩某拟对其罚款1.16万元,韩某要求举行听证。A市局同意了韩某的听证要求并发布了听证公告,决定于4月30日组织听证。4月25日,A市局指定了小谭为听证会主持人,并书面通知了韩某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并同时报告省级局。4月30日,听证会如期举行。听证中,韩某向主持人提供了新的证据,小谭以“调查取证属于行政机关职权”为由拒绝接收;最后,当事人、调查人员均进行了最后陈述。听证记录人制作了听证笔录,主持人、记录人等相关人员全部签字确认,韩某拒绝确认听证笔录,记录人对此注明情况并签字。听证结束后,主持人根据听证情况,向专卖科唐科长提交了听证报告。5月7日,A市局依法对韩某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指出A市局在听证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提出正确做法。(5分)

最新试题

王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请从犯罪构成特征方面分别说明理由。(10分)

题型:问答题

请根据证据采信规则指出下列各组证据中哪些证据优先适用,并简要说明理由。(7分)(1)汪某的证言、孙某的证言;(2)A市烟草质量检测分站的鉴定结论、甲省产品质量技术检测站的鉴定结论;(3)勘验笔录、尹某的询问笔录、孙某的证言、销售账册答

题型:问答题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执法人员对林某所做的询问笔录属于何种证据?对该证据应当审查哪些内容?(7分)

题型:问答题

请使用证据审查的特性法则对下列证据进行审查,逐项确定其法律效力。(6分)(1)韩某的第一次询问笔录;(2)先行登记保存的非法生产卷烟;(3)吴某提供的证言。

题型:问答题

调查人员对韩某违法销售数额的证据审查运用了何种证据审查的方法?(4分,多答一项倒扣1分)

题型:问答题

本案的违法主体是谁?为什么?(4分)

题型:问答题

请根据案例,运用证据的资格确认法对本案取得的证据进行审查。(8分)

题型:问答题

甲县烟草专卖局对本案进行处罚时,谁应当对违法行为负举证责任?理由是什么?(2分)

题型:问答题

请问在本案中,执法人员使用了哪些证据审查方法?具体体现在哪里?(6分)

题型:问答题

执法人员对肖某所做的笔录属于何种证据?对该证据应当主要审查哪些内容?(5分)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