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材料:

问题:
(1)“原电池”内容属于高中教材()模块的内容。
(2)本教学片段教学效果不佳,试分析原因。
(3)根据课程标准,试分析实验教学的功能。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4.问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引入--淡化结构对性质的影响,突出知识与用途的结合。
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
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的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案自学、小组展示
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案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学案和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自学。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
交流与反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同学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
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并归纳在学案上。

问题:
(1)请你分析本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其优点是什么?
(2)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

7.问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一次课堂教学:一、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苯的发现史资料,并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为78和碳的百分含量为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苯的结构特征:通过讨论,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三、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教师讲解: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引起学生探究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的现象,并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观察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能从溴水中萃取溴。四、课堂小结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

问题:
(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_________。①苯不能使KMnO4(H+)溶液褪色②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有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⑥经实验测得对二溴苯仅有一种结构
(2)你如何理解自主学习?
(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最新试题

问题:(1)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2)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3)请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题型:问答题

问题:(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分析学情。(3)试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4)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1:2,则Cl: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2:3B.4:3C.10:3D.11:3

题型:问答题

问题:(1)该题目的正确解题过程是什么?(2)试分析造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的原因。

题型:问答题

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失误。(2)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题型:问答题

问题:(1)分析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2)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试说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设计教学过程。(5)在乙醇和乙酸的反应中,浓H2SO2是()和()。

题型:问答题

问题;(1)完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2)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题型:问答题

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题型:问答题

问题:(1)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2)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解题思路。

题型:问答题

问题:(1)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及原因。(2)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题型:问答题

问题:(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4)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题型: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