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化学学习活动的定向环节主要是()。

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B.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C.得出相应的结论
D.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

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B.生活中的材料
C.化学实验基础
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5.问答题

背景材料:
材料一化学知识是描绘化学的客观图景,化学事实、规律和理论等是描绘的结果,是人类通过化学研究得到的共同知识。化学认识是认识主体从化学视角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化学知识描述客观世界,解决的是什么;化学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解决的是怎么认识,认识到什么。化学知识是偏向静止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发展变化;化学认识是偏向动态的,是可以发生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学习行为的开展而发生改变。化学知识是偏向客观的,是公认的:化学认识是偏向主观的,具有明显的个体性。
材料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师】两支烧杯中分别盛装同浓度(0.1mol/L)的盐酸和醋酸,你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
【师】(演示:分别测定盐酸和醋酸的pH)盐酸的pH为1,醋酸的pH为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盐酸和醋酸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盐酸全部电离为H+和Cl-,醋酸部分电离,除了有H+、CH3COO-之外,还有CH3COOH。
【师】醋酸部分电离,电离程度如何?
【生】电离程度很微弱,因为pH=3,说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约只有1%电离。

问题:(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对于学生转变认识、凝聚思维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化学教师应如何设置认知冲突?
(2)材料二中,教师运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学生的认识?
(3)试以中学化学某一知识为例,写出认识该知识的基本思路。

9.单项选择题根据化学实验的实施形式,中学化学实验可以分为()。

A.两大类
B.三大类
C.四大类
D.五大类

10.单项选择题在化学教学中,STS教育内容的呈现主要形式有()。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最新试题

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很深,这种迁移现象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1)该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程,试说明情境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2)在应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遵循什么原则?(3)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完成教学目标?

题型:问答题

化学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下列关于它的基本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下图中,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如下:a极:Cu2++2e-=Cu;b极:Fe-2e-=Fe2+,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问题:(1)本题正确解题思路为()。(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题型:问答题

问题:(1)列举日常生活中有关乙烯的学习素材。(2)试说明教学内容是否一定要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教学?为什么?(3)结合该教学案例,谈谈"物质结构与性质"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题型:问答题

甲、乙、丙、丁四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是()

题型:单项选择题

()既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

题型:单项选择题